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6130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Jb6CR n  

paUlp7x  
`.f {V  
/P~@__XN  
x.rOP_rs  

L lmdydC%  

SF.4["$  

R;9H`L/>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S/}6AX#F4  

!r:X`~\a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shbPy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82% ~WQnS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TRwlUC3hQ  

Fw!wSzsk3  

RXa&*Jtr -  

F&US-ce:M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tydD~a  

K*;e>{p  

:uhU<H<,f  

3xS+Pu\)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N}3J}47g  

Yud]s~N  

+<5q8{]Pk  

E(J@A'cX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A*d Pw.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4M yg* b  

P#^-{;Bu  

ckn0I  

Ew `(x30E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12{F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qNbK  

F747K);_  

uez"{_I  

%wFz4 :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USK6!-G  

TdU'L:<4l  

f7lt|.p  

'^n,)oA/G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rNK<p3=7)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rw a=IW  

c(kYCVc   

X:/7#fcG8  

arc{:u.K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sE])EwZ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GP(ze-Y p  

iHT=ROL  

iB}*<~`.Eg  

YH&q5W,KX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p~v0p i  

?z0W1a  

U_RWqKL  

F_0@S h"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x.sC015Id  

99"8d^{z  

7GCxd#DJ  

-!V{wD3,B  

请参看图(1-6)

~z,qr09  

KT17I&:  

qJ .XI   

bnPhhsR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8'NT_NPNb  

TKiYEh  

7 toI bC#  

fL("MDt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b TZ.y.sI  

#K/JU{"  

 ls7P$qq  

y~\uS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ZLPj1L  

]mUt[Yy:z  

7zJ2n/`m*  

7Cbr'!E\_V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9 `q(_\x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M0O&"~j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g3QE:(2@q  

d{@'&?tj  

!W0JT#0  

R[fQ$` M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d7zZ~n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e7&RZ+s#wZ  

Dvl\o;  

|o(te  

 :fy,%su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R RRG;*n#  

.i` -t"  

P $^I\aGO  

&Fk|"f+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rT8+)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5+69&:G.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l+hcYam  

aan(69=jz  

#TeAw<2U  

MY(51)*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5T'v iG}%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N)KN!!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5Rx>$~+d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JPg ^h  

OA[fQH#{lX  

NezE]'}  

7(<r4{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2,(X0yh1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bfK4ps}m*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A8ErfA  

Uyd'uC  

pv"s!q&  

Tf('iZ2+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z|\n^ZK=  
n^*,JL 9@  

6~x a^3G:  

B+Ft  >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1}+b4 "7]  
'2|P-/jU  

1&<o3)L:  

96J]g*o(uU  

rm$dv%q  
_\Z'Yl  

:@ VCKq!  

4[MTEBx  

(v|<" tv  

9y;}B y  

/j4G}  

三、点火线圈能量

wy${EY^h  

alHA&YC{K  

z},\1^[  

y_Urzgm(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ckY#oRQ1  

有两种点火方式:

LDHu10l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MQN~I^v3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i({\fb|0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GnH0  

ez[x8M>  

L f"!:]  

+)q ,4+K%}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4uoZw 3 O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CBN[/Z^i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V9"R8*@-  

61kSCu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8o|C43Q_  

U'" #jT  

u5Z yO Z;  

NYHK>u/5c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oCkG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9kWI2cLzQt  

/# Jvt  

EmO[-W|2  

| WJ]7C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8Q0AkG  

1WqCezI  

g&p(XuN  

S9l po_!z  

四、 探讨结论

LC=M{\  

g8Y)90 G  

4?(=?0/[  

ueW/i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Xeis_  

UDk H'x$=  

OHngpe4  

I L&PN`#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p4uObK,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pQ Jf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IS{>(XT{  
wX@g >(  

=^ x1: Ak  

<q4 <3A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s";9G^:  
#<R6!"TNoz  

f2M}N  

f;a55%3c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2Afg.-7EP  

) 8JM.:,  

->a |  

cP >[H:\Xc  

-5#cfi4^*  

Q4F&#^02y  

jAy 0k  

五、本人浅见 G]O5irsV  
t_jnp $1m  

puox^  

8T88  

CZog?O}<  

Q hdG(`PY~  

3Uej]}c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t1wzSG  
2#/23(Wc  

Xk\IO0GF  

En)Ptz#0  

a,(nf1@5  

-}PE(c1%?q  

W?"l6s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B+R|PZ,  
>F:1a\c  

ah f,- ?S  

\At~94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kr|r-N`  
ULu@"  

EtPB_!  +  

IKnf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9z{}DBA  
UtJfO`m9P  

SeS ZMv  

s"nntC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J32{#\By  
,g?M[(wtc  

T Q/#  

uF|[MWcy0#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k^k1>F}yx  
|?' gT" #  

o1]1I9  

;]/cCi  

uk.x1*0x  

U:IeMf-;  

l {\@+m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JvLa@E)  

gLv";"4S  

T k>N4yq  

0IjQqI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e c`3 Qw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 cn9AG{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dKyX70Zy9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k^.9;FmQ  
 _D(F[p|  

z/N~HSh!d  

)}7rM6hv  

4?,N;Q  

Y:/z)"u,C  

c Q|nL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Je[wGF:%:$  

hdp;/Qz&  

B)O{+avu  

HP^<2?K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z8?_{$   

ZgK[,<2  

$ (/=Wn  

^S:S[0\,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B;x5os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czNi)4x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j.=&qYc0"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tb$I8T  

X~UrAG}_  

V.w L  

[0bp1S~  

Six2{b)p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vRkVPkZ6|  

we0haK  

5{gv \S1  
w1EB>!<;tj  

00LL&ot  

]k$:sX  

 Spw^h=o  

IrIW>r} -  
yO/'}FD  
QO>)u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zn'F9rWx>  
_c 4kj  
A+&^As2  
pp#xN/V#a  
j[Y$)HF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O^R~Q_`w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jm+f"MP  

lhC^Upqw  
*3KSOcQ  
:Xs4C%H;  
#~m 8zG  
f62rm[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Kk8} m;  
JnBU W"  
uDDa >Ka#+  
<,]:jgX  
P>7Xbm,V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