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5917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NkYC(;g  

.Tc?PmN  
1NQU96  
tJ Mm  
TJz} 8-#t  

tW"s^r=95  

NU.YL1  

[A#>G 4a<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y.?Q  

9~yp =JOV@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f4&k48Ds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lv\^@9r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E?F?)!%  

D8wZC'7  

J7s\  

AX2On}&bf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dm"!I>g  

p_Y U!j_VE  

`]\:%+-  

TNK~ETE4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nPo YjQi  

(jB_uMuS  

u*i[A\Y  

Af%#&r7W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qhW^>X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fJ.o-LQ  

3"XS#~l%  

:n t \uwh  

<h"*"q|9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mI$3[ #+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4xE [S  

%`~? w'  

bz=B&YR  

w53+k\.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5>Ep:{+/  

D\Nhq Vw  

f_&bwfbo  

L)sCc0fv7k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8mCL3F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gX}(6RP_!  

H!D?;X  

H$ !78/f  

6wzTX8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cG|ihG5)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H[G D!  

Rh7unJ  

DwXzmp[qWH  

<lHelX=/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R17 KMS  

0ad -4  

OO.. Y  

`A5 ^D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fQc0gM= [  

EB'(%dH  

1bb~u /jU  

b'`8$;MII  

请参看图(1-6)

e"^* ~'mJ  

RWf4Wh?d  

?}y?e}y*xZ  

jI0gQ [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n?vrsqmZ  

"1_eZ`  

"<x%kD  

8@ck" LUzD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w N9I )hB  

+m kub}<a  

V(n7hpS  

dUiv+K)ccQ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gwwYz]'d>r  

1,q&A RTS  

2Ur9*#~kGp  

Jb+cC)(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t;g= @o9YA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A#/O~-O^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Aqy%mbG  

-2Bkun4Pt  

`v;9!ReZV  

~=xiMB;oH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r4@C2#vzJ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T&rvE  

 (TKn'2  

)uG7 DR  

*F4"mr|\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d9qA\ [  

#8{U0 7]"  

N(7UlS,u'  

g)L?C'BG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2jT2~D.U1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Ohh) $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cH7Gb|,M  

QI WfGVc-  

6|@\\\l  

J};=)xLX;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sqE? U*8.-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d#Xt2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NA-)7i*>J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Jd-u ?  

KXvBJA$  

"79"SSfOc  

9}*<8%PSt,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Q=YDR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F* h\#?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y L|'K}  

 SE;Yb'  

N:nhS3N<L  

G>f2E49BXt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 X?M6;$)  
q"C(`S.@  

5% )<e-  

43m@4Yb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Vz @2_k   
orON)S ks  

DV{0|E  

l' mdj!{&  

YG_|L[/#  
nghpWODq  

0PD=/fh[  

%jJ|4\  

$f?GD<}?7r  

eLIZ<zzW0}  

D-FT3Culw  

三、点火线圈能量

.k$Yleg  

`A9fanh  

W[ sQ_Z1C  

(| #%omLL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y5H%I!  

有两种点火方式:

0|i|z !N>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u%6b|M@P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d iGuI B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r(D\rmD  

.>~er?-  

 DO9K  

CJw zjH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pp{GaCi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N3a ]!4Y\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Q`4I a<5B  

@xso{$z?j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tK'9%yA\  

CyB4apJ  

TV0Y{x*~iH  

!1]jk(Z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ycvgF6Me<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rg 0u#-  

73{<;z}i  

F< dhG>E9  

89P7iSV#*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mT ;   

3J3wKw!`  

/NuO>kQa  

i\#?M  "  

四、 探讨结论

^pqJz^PO.  

=yPV9#(I/  

%Vk77(  

x]IJ;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y<c7RK]  

xl@~K^c]  

\m=k~Cf:f  

}T}xVd0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ph~BxK )i6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M`E}1WNQ?]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 FJLM  
:}-?X\|\  

SpYmgL?wJ  

X *:,|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Xz~xI/I  
cbs ;  

i5&,Bpfo-  

;r&Z?B$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x<' $  

~P"Agpx3u  

9 wbQ$>G9  

F|qMo |  

_DT,iF*6  

x<Gjr}  

qto zMa  

五、本人浅见 bv'>4a  
CEaAtAM  

B5vLV@>]  

:q*w_*w  

F0z7".)  

tzGQo5\  

d4  \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oo &|(+"O_  
d[,Rgdd@I  

2DFsMT>X  

lCp6UkE  

fb`x1Q  

E!1\9wzM{  

]R)wBug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_@[1'^  
PZqp;!:xz  

Izu____  

P!f0&W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9yTdbpY  
\jk* Nm8;  

f9#srIx+  

P^F3,'N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3s%DF,  
}[|9vF"g.y  

?QF xds  

+UOVD:G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p8j4Tc5tQ>  
F(/<ADx  

Or$"f3gq  

qB@N|Bb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CaED(0  
 nXy"  

8* m,#   

4\V/A+<W  

$b^niL  

lt5Knz2G,Z  

meap;p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g-0b@z!n  

i3(5 '  

H\<PGC"_Y  

0(uba3z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q}"HxMJ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X5Y. o&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w/fiNY5FZ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uKT\\1Jrq  
MWn []'TpH  

zhACNz4tJ  

Zu^J X/um  

|?uUw$oh  

->U9u lTC  

k /lDE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dy2<b+ ..  

qFYM2  

=/SBZLR(9  

oK#UEn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e> -fI_+b  

xka&,`z  

N/6! |F  

#Oi{7~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L(o#)I>j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I.eCMDa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p|g7Z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W. BX6  

VS3lz?o?6g  

7(d#zu6n  

p'A43  

f@2F!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j2%fAs<  

o=6 <?v7  

$f%om)  
!l]_c 5  

q!W=U8`  

t2YB(6w+xg  

!XM<`H/  

ijUu{PG`X  
Srz8sm;  
xm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5-07-03

我不反对大家改装试验,只是给个理论基础供参考。

减少盲目性。

级别: 青铜长老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5-07-01
晕啊,一本教科书啊!!
QQ号:84021523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5-07-01
以下是引用色即是空在2005-06-30 21:48:31的发言: *K)0UKBr  
Gah lS*W   
6V;:+"BkJ  

你只在乎过程嘛,就像解决空调问题一样,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你大可像多数人一样等厂家的答复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你获得了探索的乐趣。

z%};X$V`J  
:t>Q:mX(N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支柱会员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5-07-01
以下是引用rbaby在2005-06-30 14:47:39的发言: Xad G\_?t`  
ex{)mE4Cd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HI}pX{.\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8 {_i?wY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XYz,NpK  

你只在乎过程嘛,就像解决空调问题一样,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你大可像多数人一样等厂家的答复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你获得了探索的乐趣。

我是菜鸟我怕谁,开上鸟车真实惠。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5-07-01
以下是引用zzyy71在2005-06-30 21:03:37的发言: E {MSi"  
那你说,还用不用换铂金、铱金火花塞?
ZO~N|s6B^  

一样的,铂金、铱金火花塞寿命10-15万km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5-07-01
那你说,还用不用换铂金、铱金火花塞?
级别: 青铜长老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07-01
小红杏 精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