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8Bs<2
fk6%XO
e6R}0w~G
Z0x ar]4V
qON|4+~u%
Bn=by{i
l4 D
+Y
%+@O#P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IP,;<
S@jQX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K,#D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QjAoDVX?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k\fhx
-l`f)0{
iWRH{mK
NhfJ30~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ks3`3q 7
)i~cr2Hk
#hW;Ju73
<p}R~zk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T#M,~lD
$h^wG)s2P
HqI t74+
\x)n>{3C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aT_&x@x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MHSs!^/g5
u1t%(_h
eAX
)^q
lrnyk(M}Q.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V+Cwzc^j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R<sJ^nx
SV:4GVf
?shIj;c[
MS0Fl|YA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UNPezHaz
\e!vj.PU
vC1v"L;[o/
Zs}5Smjl;%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INkD=tX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Hi:
2Wh
HAv{R!*
4<cz--g
$&"V^@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zOV=9"~{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RGn!{=
Y!WG)u5
$5v0m#[^
pDQ}*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P ]i
=r] i
N~g:Wf!
YpUp@/"
L
:M0pk{T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o5\b'hR*#
7GZgu$'
Pw@olG'Ah
ovf/;Q/}
请参看图(1-6)
0"xPX#Cvj
v4*rPGv
OIaYHA
g?/XZ5$a5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5K56!*Y
:iY$82wQ
ahIE;Y\j'
)&1!xF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o'UHStk
"n- pl
H-&3}
8eX8IR!K9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5P\N"Yjx'
>EBC 2WJ
3kw}CaZ6
`]&*`9IK{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x\]z j!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bRy(Z)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OaNc9c"
V0S6M^\DK
p4y6R4kyT
B#Qpd7E+*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OY1`EuO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g F2(iK6
QN3qF|))
W;q#ZD(;
f%vHx,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UIO6|*ka
'Na|#tPYI
xAR^
'=KuJ0`nE9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e+-,CGdY\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 TPbIRA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V Z4nAG
,*9#c*'S
ex;Yn{4
bi4^ zaCEE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3!ajvSOI9j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T&u2=`D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try%p|f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m8j#{[NE
'&o>
%V
|Y,X=Ed
S3[oA&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BtDgv.;GH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x\gk5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vzQmijr-
UHm+5%ZC
(]uoN4
~<Qxw>S#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C3
c|@7FU
e(5Px!B
<qZ+U4@I)
"!eT
100mj与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sX?7`n1U
=C}<0<"iF
fN>|X\-
U Bg_b?k
IH}L1i A)
,6L>f.V^(U
(o\~2e:
9m!fW|4
B8Z66#EQ
VCO/s9AL
,?+yu6eLb
三、点火线圈能量
?a@l.ZM*
75y#^pD?c
zPe .
/_P`xm+=AC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6x 0>E^~ 有两种点火方式:
*;Vq0a!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o}T]
f(>}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rn,[w_F[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G?3j ,a\
!l'Zar
S`NH6?/uH
$hA[vi\5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M,l
Ib9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u\6:Txqq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H=B8'N
Zsaz#z|xW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sY=$\hj
q0$
}MB6
,SH))%Cyt
K'Wg_ihA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时(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sgP3Ah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sx?aiO
M3!A?!BU
8GgZAu'X
Nk*d=vj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eadkj#;
H\H4AAP5F$
[ @
>}
W cOyOv
四、 探讨结论
7]sRHX0o%
U/ds(*g@
;*(i}'
mY=Q#nG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g{6FpuA|0
\X2r?
u']}Z%A9`
v#|yr<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K (>uV!?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o<gK"P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oI,d=ycv
dT0>\9ZNr
|/ji'Bh
jK".iqx2L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L?Ys(a"k
r\cY R}v
C_'EO<w$
4"H*hKp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KmU9
I 44]W &
IC5QH<.$C
H la?\
/&Cq-W
P8}IDQ9
4K'U}W
五、本人浅见
yna!L@ *@,
:0Jn`Ds4o
$3l#eKZA
H @k}
7F>]zrbK
5JVBDA^#om
5OGwOZAj52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m=Z>4M
9mMQ
*B&i `tq
lp$,`Uz`
r7U[QTM%
w"Zws[pm]
)buy2#8UW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5iItgVTW
OOus*ooo2
5Obv/C
y=y#*yn &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F8:|g
-f[95Z3}
_"";SqVB
z2A1h!
Me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iYxpIqWw
9"~,ha7S$
4!KUPgg
564)ha/^(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u;qBW
uO
n^AQ!wC
Q,mmHw.`J
i<*{Z~B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p<2A4="&
h$Z_r($b
?X1vU0c
Z^w}: {
x: `]uOp
7-"ml\z
28u)q2s^W|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7MC[z(|N
o+sb2:x
&ah!g!o3
$Q,Fr;
B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ezRhSN?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4LqJ4jo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C8qA+dri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G+N&(:
qkB)CY7
1:]iV}OFqR
P$z8TDCH
P?%kV
ld58R
O>e2MT|#k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KJ !rT
sE87}Lz
f0rM 4"1
hl`4_`3y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_U}pdzX?
? <
b>2j
UI S\t^pJD
^P30g2gv>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mhR^60,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R_?Q`+X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p7H0|>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o:oQF[TcFO
NW=gi
qB
?WE
KRl
V*d@@%u**
I+GP`=\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FlyRcj
P[K42mm
=a$7^d
(;2]`D [x
G0Wv=tX|
P3+?gW'
i1-wzI
:'K%&e?7s
FW,@.CX
"&N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