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5809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HZP`u >.  

3-Ti'xM  
W{0<ro`  
X"[c[YT!%[  
Rr:,'cXGi  

%pV/(/Q  

o,u-%  

Q7f\ 5QjT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LU/xI0O  

1_*o(HR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RCo!sZP}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j4?3f)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 |KnO  

5iwJdm  

Zchs/C 9{  

3Gubq4r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aqSHo2]DX9  

>7[. {Y  

d!mtS Oh  

*$~H=4t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bw\fKZ  

4=!SG4~o  

d$Y3 a^O|  

HxCq6Y_m<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TM&:4D]^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q|IP_  

4bXAA9"  

kw)@[1U  

6ExUNp @U>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uKGh`^[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9T6Ix{=  

$IUP;  

.K^'Q|?   

S |T:rc(~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xe[\Z 2  

f ;|[  

XRs/gUT  

=pWpHbB.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f]$ g9H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aC3\Hs  

7u 5B/M!  

8SAz,m!W)  

}r^MXv~(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8QC:ro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 DKF  

q6_1`E w  

HYg _{  

*n[Fl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R30oA#m  

<s{/ka3  

2 rBF<z7  

.ev]tu2N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wvYxL c#p0  

|UaI i^  

%In"Kh*  

K|/a]I":  

请参看图(1-6)

(`u!/  

)'~FDw\6  

NO^t/(Z  

Xb* _LZAU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L4#V{c~  

P &0cF{  

\BaN5+ B6  

0C+y q'D~[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36WzFq#  

0*IY%=i  

?Gv!d  

X`v79`g_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AjYe<RU}  

v6DxxE2n  

iI@Gyq=  

mA] 84zO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WP@JrnxO\`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Q1ABn acR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S `m- 5  

ReB(T7Vk=  

-M>K4*%K  

"3Xv%U9@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ax72ehL}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IxU6=ajn  

( K6~Tj  

? fbgU  

AfbB~LlBq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c;:">NR  

==QWwPpA  

tigT@!`$Y  

z]^+^c_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 eW">:>K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BUEX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kx-,M(  

oL]mjo=jN  

*ZaaO^!  

?~J i-{#X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9 sIA*,}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xe=N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7\ypW$Ot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z x@$RS+]  

O/Rhf[7v*  

x[Im%k  

e5?PkFV^a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vUA0FoOp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jS.g]k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I +  

!v.9"!' N  

)E# 2J$TD  

4+$b~ u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YTQt3=1ii  
"xmP6=1  

%J:SO_6  

{>LIMG-f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_lzyMEdr  
2!&&|Mh}  

b'MSkEiQG  

(feTk72XX  

%WqNiF0-  
tXJU vish  

>~`C-K#  

As+t##gN  

eNiaM6(J  

gm9mg*aM  

,vW:}&U  

三、点火线圈能量

 *.)tG  

xeGb?DPu  

B:7mpSnEQ  

,]T2$?|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G=d  

有两种点火方式:

;t+ub8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_SA5e3#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o9":dl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G-KplKS  

&iV,W4  

f!JS= N?3  

%V nbmoO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wH@Ns~[MA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g?ULWeZg5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ruld B,n  

2_Z ? #Y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Zo~  

XMu9Uk{|  

.0`m\~L  

lrIjJ V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M:[ %[+6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S]Mw #O|  

D"2& P^-  

sHt].gZ  

d"*uBVzXm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p6#g;$V$  

1{ ~#H<K  

vNV/eB8#S  

r@h5w_9  

四、 探讨结论

=n5zM._S-  

TJ_$vI  

J*yf2&lI5  

GY6`JWk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 ;$#d}R  

k$R~R-'  

**w!CaqvY  

gFeO}otm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In:9\7~jC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zA;+s$l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EOdEFsR/  
G^~k)6v=m  

T?:Rdo!:u  

*}]Nf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 i)f^O  
n1qQ+(xC  

2{]`W57_=  

9!f/aI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7x#Ckep:I  

O>SLOWgha  

E8>Ru i@9  

Fp@TCP e#  

xm%Um\Pb7  

)A!>=2M `  

kHXL8k#T  

五、本人浅见 R>,:A%?^b5  
^\\Tx*#i  

&C_' p{G  

quvanx V-L  

fM #7y [  

K9vIm4::d$  

T \CCF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oQv3GpO  
lNv".Y=l  

( Y+N@d  

'xv8Gwf"  

ri1C-TJM)  

N~pIC2Woo  

M[~{Vd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91of~ffh  
j%<}jw[2  

'mdMq=VI  

iy\KzoB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v| z08\a[  
Y9r3XhVI  

p4X{"Z\mn  

fW0$s`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HV]Ze>}  
B0mLI%B  

8<PKKDgbfd  

i Q`]ms+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OeTu?d&N  
d /j@_3'  

|`]oc,1h@  

,YlQK;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R9*;6?N  
aL )Hv k:  

9HKf^+';n  

'a_s%{BJXg  

tQf!|]#J  

5% 'S  

bN!u}DnN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V0S6M^\DK  

p4y6R4kyT  

LVoyA/ F  

Dl&PL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L%k67>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j6RJC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7iUlO}}V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VepX|?D  
G~JC gi  

}m9S(Wal  

xWd9%,mDNR  

cjCE3V9X  

$ iX^p4v  

@C!JtgO%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nEjo,   

O[i2A (  

T>AI 0R3  

`Gy>tD.#V-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VJT"Ds_  

a8lo!e9q  

A7I8Z6&  

mtHi9).,y|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m8j#{[NE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KW+Rr~tZn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b^|,9en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X#\P.$  

~NJLS-  

^<H#dkECG  

vcUM]m8k   

Mdq'> <ajL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Lzb [%?  

/t2 <OU9  

JL+[1=uE1L  
+(hwe jyC  

jT_Tx\k  

|UiykQ  

'wHkE/ 83  

Tm,L?Jh  
d|HM  
QAw,XZ.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5-07-03

我不反对大家改装试验,只是给个理论基础供参考。

减少盲目性。

级别: 青铜长老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5-07-01
晕啊,一本教科书啊!!
QQ号:84021523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5-07-01
以下是引用色即是空在2005-06-30 21:48:31的发言: ZwV`} 2{  
#q06K2  
D*>EWlZ   

你只在乎过程嘛,就像解决空调问题一样,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你大可像多数人一样等厂家的答复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你获得了探索的乐趣。

[|=#~(yYQ  
wH=L+bA>a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支柱会员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5-07-01
以下是引用rbaby在2005-06-30 14:47:39的发言: Sf>R7.lpP  
.gNWDk0$Y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 bd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i/LC^S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o{yEF1,c\  

你只在乎过程嘛,就像解决空调问题一样,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你大可像多数人一样等厂家的答复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你获得了探索的乐趣。

我是菜鸟我怕谁,开上鸟车真实惠。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5-07-01
以下是引用zzyy71在2005-06-30 21:03:37的发言: 21sXCmYR,t  
那你说,还用不用换铂金、铱金火花塞?
HlOn=>)<  

一样的,铂金、铱金火花塞寿命10-15万km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5-07-01
那你说,还用不用换铂金、铱金火花塞?
级别: 青铜长老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07-01
小红杏 精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