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bjI=
#Z;ziM:
U~-Z`_@^-
#x$.
QE[ETv
}&sF
\b
= zW}v
m }
&l2oyQEF)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o,]f E[
!4TM gM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rKg~H=4x2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4RD.l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8U}BSM_<2
*b#00)d
XIQfgrGZ
EVs.'Xg<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S0]qt?
::'DWD1
i
qLNX)
w?u4-GT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iEe<+Eyns
B Q)1)8r
u0&
aw
/Ah|Po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9.4`F>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o3YR
^p'iX4M
im}=
LuLnmnmB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qre.^6x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1LgzqRq
xMk0Xf'_
>x(3p@6p
)qGw!^8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GdoB7(%
S4/CL4=
9,7IsT8
*VJT]^_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tOn 6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V1[Cc?o
_!vxX]
HF(pC7/a:
PubO|Mf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C[.0;kgv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pa}']7#
TGSUbBgU
mk'$ |2O
V(^aG=TaW: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s;9>YV2at
bFv,.(h'
9cO
m$
{ yvKUTq`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E{i#r)'T
?#cX_
Z\)emps
c/g"/ICs
请参看图(1-6)
z3lMD'uU3
d_5wMK6O6
),K!|7#h
pFu3FUO*;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Tv;|K's'
2<aBUGA
o3hsPzOQx
/{.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R1YRqk
7_WD)Y2yS
n|vIo)
(^'TT>2B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dYjbQ}~;
^w.x~#zI
DTrS9j?z
_IJPZ'Hr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8jW{0&ox)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rD)yEuYX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079UN-X
w!o[pvyR$
{#N](yUm
tr0P;}=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mc/fp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s93P^%
6lw)L
g&eIfm
\6o%gpUkD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I[Z2&I
|a
9d]^
'}#=I 9=ss
7#/->Y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t
Qo)* z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l~Gwaul>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T;A50
}uZtAH|
0cGO*G2Xr
*s=jKV#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YGdzA]3>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e7O9q8b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z~m{'O
`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R(^2+mV?
]?<=DHn
9j8<Fs0M
hMNC]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oD8X]R,
H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A>Y#-e;<d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s&v!
;a9`z+ K
e .(
v[!ZRwk4w3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t +h}hL
!J k|ha~r
[`_-;/Gx2
cFV3
100mj与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6pE0(V^+4
%}1v
- z
-E,p[Sp
%(i(Cf8@
6
TSC7jO
>NjgLJh
X].Igb)2
F |^tRL-
8Y&_X0T|
35Cm>X
NZ:KJ8ea"
三、点火线圈能量
/nz J`d
E<r<ObeRv`
Y?xc#'
kadw1sYj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SshjUNx 有两种点火方式:
PYr'1D'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 ]42$5eof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2,F!kCt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t
(Gg
1
jf=\\*64r4
lS/l
iI'Y
:(#5%6F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ju}I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F
TWjIa/[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_TN;tR~'
$'3'[Nr(;t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p#6tKY;N
+asO4'r
6eb~Z6n&?
a}X.ewg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时(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6zI}?KZf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hy~H?XN
k 7:Z\RGy
0{
>P]gjYN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T#wG]DH;
EiG5k.C@
]^T-X/v9
xVgm 9s$"c
四、 探讨结论
&9|L Z9K
^g5E&0a`g
NkO
+)=
h`dQOH#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lwrh4<~\,*
G)%V 3h
g9|OhymB
Mf#@8"l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bZ f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U4YA1>>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Zhd/=2[
l2M(
ib> ~
3s;
}3WP:Et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1n6%EC|X
AG;KXL[V
i],~tT|P
&h7
n>q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L{pS-+6
R'atg
9
x>A[~s"|N
wCj)@3F
{QOy
'
8/
RfCu5Kn
:j/sTO=
五、本人浅见
95ix~cH3q
nFn}
jI<_(T
Oa M~rze
1Cw$^jd
t5 P
8?q\
NW&2ca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yf4 i
!~
!\'HKk~V
GgE
38~A4
/2Ok;!.
]Y$jc
c_aj-`BKp
R?Ch8mW.!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f?(g5o*2
n'1LNi
ziv+*Qn_b4
w,X J8+B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2\F'So
J?jxD/9Yb
-@~4: o
hl8oE5MU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L
|
31p7oRzr
m-Se-aF
pO2XQYhrY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L(HAAqRnJ
Wyb+K)Tg
:{aiw?1
+[[^W;<.l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Y,-!QFS#
3.h0
cvjZ$Fcc%(
[f]:hJi
:DFtH13qO
5oo6d4[
2c3/iYCKP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3lgD,_&
O)`
ye5>v
X&!($*/
9dp1NjOtAc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Nv7c
{M^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aQ0pYk~(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RIFTF
R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ra^"Vr
STz@^A
j)#GoU=w
T2|os{U
[<nd+3E
lLI%J>b@
HstL'{&,-m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Bj]j -\Y
>L$9fn/J
rY)m"'puP
p
E$*[IvQ'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o@YEd d
lLEEre
#?~G\Ux0/
e{.P2rnh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KHbsOT?9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Hlj3z3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I5(M@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dj3E20Ws
~<=wTns!
-}Gk@=$G
<>[]-Vq
qvN 5[rb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W8s/"
? Glkhf7(
~:lN("9OI
5_ioJ
m;"dLUb
e4?p(F-x(
SvD^'(
x
>m;
*Zk`
YZH&KG
Y
rFPfTp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