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
6 s*#y[$
QV" |
N5o jXX!l%
<kp?*xV]]
}5u$/c@f1
4Y;z46yM%
3* 1cCM42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e*
3MH9%*w'0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x-1RmL_%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Ya%R@b}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Gj!9#on$7R
VW&EdrR,S
YN]xI
Sy@)Q[A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Y-?0!a=e.
4%B0H>
8TBv~Qu
^GpLl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g#k@R'7E
C$0rl74Wi
.-'_At4g
`_f&T}]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Zor!hc0<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T&pm:C>
dWi<U4
8bQXC+bK
mZXtHFMu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DvX||`&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jz
HWs
?-%(K^y4r
O
9- `e
fzw:[z:%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
AgD
=H8FV09x}
[;7zg@Sa
nyqX\m-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g
(X`.0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F(."nUrf
B0gD4MX/
)\:IRr"
$ .$nv~f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R!"|~OO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L>1y[
Q
Pf%I6bVN9
j5:4/vD
4OJD_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wL:7G
6E1~dK0t
-u"|{5? '
JtMl/h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mE/t (
<=6F=u3PtU
kxEq_FX
4:O.x#p
请参看图(1-6)
)
d'H&c3
`S?_=JIX
Ywt9^M|z;
ZRwN #?x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h?4EVOx+
Lq6nmjL
B
'd@ms
QGErQ
+l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Y|/,*,u+
awQB0ow'$P
@qA11C.hq
k$7Kz"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Qk.[#
,C'mE''x
Z?eedVV@
NV2$ >D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ng[LSB*57Y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L^ U.h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9O$.'@
LH q~`
*HQ>t
vUh
yO J|t#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S2~im?^21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hJ*#t<.<P;
q.d
qr<
+qM2&M
;% l0Ml>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uB+:sX-L
RtF!(gd
T&]IPOH9
G%SoC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82yfPQ&UI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4
jS}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s~
g]`/h$r
NtQ#su$
]O&yy{yYK
#x(3>}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v>3FG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g3\13<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R3E|seR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n;~6'fxe
kj
'
>RKepV(X7
+!"7=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I)dMm[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DWu~%U8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T%1Kh'92
Tg6nb7@P
mNr<=Z%b
0/?=FM>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KS(Ms*k;'
ru1FJ{n
b. oA}XP
{
w:9w
100mj与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9JuQ_R
^YG.eT6iG
SZQ4e
" |l-NUe
H
c{0O7
*0`oFTJ
VfiMR%i}
# N.(ZP
='0f#>0Q
P/'~&*m-
RrkS!E[C
三、点火线圈能量
dUtxG ~9
aXyu%<@k
J_s?e#s
fMr6ZmB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GBvB0kC) c 有两种点火方式:
)1O *~%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A6}M F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2bW"gs
I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nG$*[7<0u
oScHmGFv
5|xFY/%
'_g8fz
3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4B<D.i ;}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5X|=qZ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d&wg\"E
W~POS'1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R4_4 FEo
uPsn~>(4
a^~T-;_V
y{uRh>l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时(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_.' j'j%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jJQ6]ucwa
I+kGEHO}
~k/'_1)c
j5Vyo>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8-
8L`J](y
>'iXwe-
y!&6"l$K]
四、 探讨结论
h}r .(MVt
b
)/,
cc`+rD5I-
6/e+=W2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7HfA{.|m
p+6L qk<
CjeAO 2
U42B(ow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N.qu_,IZ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7R4xJ H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L~Hgf/%5
+WGL`RP
O7KR~d
[>pqf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K9BoIHo
.F*2]xj@"
limzDQ^
(\^)@Y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UJ0Dy` f
GM/3*S$c
%@!Vx
;y#6Nx,:
S.+)">buH
:):=
KowI
L%a ni}V
五、本人浅见
{e2 (
;T6^cS{ Gj
G=3/PYp
g_]
u<8&
da!N0\.1T
; Z61|@Y
+@%9pbM"z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w,3`Xq@
0A?w,A`"
niy@'
#mkr]K8A4
TdQ^^{SRp
2{V|
*(>$4$9n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Ilr.6';
l:|Fs=\
3)-#yOr
0iB1_)~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o{hKt?
tp]|/cx4
[KKoEZ
A^7!+1*K+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f,#xicSB*
T,fz/5w
uz#9w\="
p"@|2a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 #CCRUhM
iIFQRnpu;3
ydQS"]\g
W#j,{&KVn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I?>T"nV +'
s2~dmZ_B|_
A@(h!Cq
mwH!:f
W'h0Zg
++DQS9b{
F(9
Y/UXH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tiTA
0T#xM( q[K
N^
s!!Sbpq
/ggkb8<3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Q:kVCm/;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O~h94 B`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m0|Ae@g~3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E7gHi$
crd|2bjp+
-BA"3 S
ORowx,(hX
>ik1]!j]Lv
0VzXDb>`
0 Tcz[$?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V" CJ$|
NZ>7dJ
lR:?uZ$
:cy>c2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zq4* 5
F.<L>
G7{1
l-}KmZ]
gWOt]D/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op:/j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0C$8g
Y*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M:|
8]y@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E.`6oX\L|
_=EKXE)&}
T2FE+ A]n9
Ps4 ZFX
a5jL7a?6]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BU|#e5
T>`74B:
*{
{b~$
7*5Z
w-wV3Q6X
.qMOGbd?
=
C4
]o cWt3|
oD<k
MK
kS bu]A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