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6132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4uTYuaCNs  

qkR.{?x  
MiRMjQ2  
gNxnoOY  
a{]1H4+bQ  

?#]c{Tlpz  

[[TB.'k  

,riwxl5*E/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hWDgMmo7  

")Bf^DV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R HF;AX n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gqe z-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H) (K  

yp :yS  

)p!dql K  

@-MrmF)<U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G-:DMjvN  

/_56H?w\  

"iKK &%W  

Dbtw >:=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BzgDhDj  

jbg@CA*=C  

?^6RFbke+  

RLIugz{IH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muY4:F.C(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7)@Jds\  

jaDZPX-yS  

]xFd_OHdb  

[P"#?7 N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r`mfLA]d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nI dvff  

V"k*PLt  

R$_#7>3  

e@w-4G(;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Hj2E-RwG  

Mj2`p#5wKh  

wxS.!9K  

lkl+o&D9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z0NMmz0z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__';! e  

\D6 7J239E  

r_ >]y p  

Nhf@Y}Cu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z"%{SI^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KOhK#t>H@0  

{[ pzqzL6  

719lfI&s  

M 4E|^p=5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 #OaE,  

fQxlYD'peb  

CG ,H  

*QT7\ht3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nTE\EZ+=2  

V8 G.KA "  

0KN'\KE  

bLC+73BjC  

请参看图(1-6)

Aj+0R?9tG  

(kJ"M4*<F'  

b(_PV#@$  

mg *kB:p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Q46sPMH+_  

1{bsh?zd  

!J+< M~o}  

qEB]Tj e[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U)gr C8 C  

\i$WXW]|  

- g]g  

{^VvL'n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yPqZ ,  

Q}MS $[y  

wcT0XXh  

iraO/KhD*3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Js iT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Bl-nS{9 "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k~(E`ZE3  

_PrK6M@"L  

o+SD(KVn-  

>&tPIrz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_h!OGLec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bR6.Xdt.n  

nVV>;e[  

5\}A8Ng  

"S.5_@?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sL|*0,#K  

2{Nv&ZX?  

m`gH5vQa  

F)_jW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PNY"Lqj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R[j ]E.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E{x<P0 ;  

f_v@.vnn.  

C#<b7iMg  

v *'anw&Z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E3..$x-/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i28WgDG) 5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0FN;^hP5|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5r2A^<)  

Fal##6B  

o:wI{?%-3  

\k4em{K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OA7YWk<K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qd$rX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Yi?v |H<a  

XfQK kol  

_:\zbn0\  

'Rb tcFb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kIR/.Ij}  
Gl%N}8Cim  

'5(T0Ws/w  

J |w%n5Y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c.!^  
pekNBq Wm  

pfs]pDjS:  

fv@<  

&F:.OVzX  
hzU(XW  

CZ'm|^S  

\*Yr&Lm  

@OGG]0 J  

x(xi%?G  

dgIH`<U$  

三、点火线圈能量

P tLWFO  

^=n7E  

16Jq*hKU  

<<CWN(hQWO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ThgJ '  

有两种点火方式:

>MN"87U6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rFpYlMct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U\H[.qY-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x0J W  

j;@a~bks6z  

O[t?*m1/  

InbB2l4G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24>&<p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I*.nwV<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EQ~<NzRp=  

46D`h!7L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b-VtQ%Q  

;]grbqXVE  

Wx]Xa]-  

``jNj1t{}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K0( S%v|,}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b]z_2h~`  

+^(_S9CO  

fB9,# F  

;iX~3[]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O'|NQhNx>  

KdozB!\  

E va&/o?P|  

i695P}J2  

四、 探讨结论

6 DQOar>d  

*%jXjTA0D  

+?6]Vu&|f  

5w>TCx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ES,JdImZ|  

~-sgk"$  

h] )&mFiE"  

yAGQD[ih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Z 5 .cfI[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dKk #*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XkW@"pf&Fh  
#\="^z6  

/'v!{m  

YSZ[~?+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ZwnG=7T?  
t!ZFpMv]n  

Xn<|6u  

Y}x_ud,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9+>%U~U<  

kZ 9n@($B  

![_GA)7  

}pPt- k  

v]KI=!Gs  

\U'TL_Ql  

z15QFVm  

五、本人浅见 *C?x\.\C  
&U/~*{  

gBG.3\[  

[%8+Fa~Wa  

0\U28zbMJw  

Yazpfw 7'd  

TniZ!ud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j`'=K_+nU  
\^-3)*r  

sfrh+o57  

vP~F+z @g  

ga~vQ7I_  

=0]Mc$Ih  

Vut.oB$ ~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6;B3  
m{5$4v,[  

U+RPn?Q  

Tz-cN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UmE{>5Pt  
8'[wa  

15:@pq\  

\KXEw2S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DOIWhd5:  
L)'rM-nkFh  

!UMo4}Y  

HD:%Yv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eRKR2% q  
wt}%2x} x  

7V} ]C>G  

 dd<:#c9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SR.JL  
BTTLy^  

5@`F.F>"  

90/vJN  

,~4H{{<j  

EgTFwEj  

.K IVf8)"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q ;Cx7T_p  

CSL#s^4T  

c<w avvfUo  

u$%A#L[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K cWH9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gZO&r#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wN97_Y=`n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R'g59g  
vDFGd-S  

\]uV!)V5B  

>6<q8{*  

'n;OB4  

a5Y IUVCv  

4_A0rveP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qz?mh4Oh  

v6.t{6zYgY  

;X*cCb`h   

[8tL"G6s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aDO !  

*98$dQR$  

j~!X;PV3  

%i5M77#Z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BocSwf;v.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iKT[=c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v.=jup[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w`=z<2yo1  

7_inJ$  

W *),y:  

h7 lDHIQf  

8 Hg+H=?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dMv=gdY  

#S!)JM|4wk  

g?goZPZB  
C~,a! qY  

]!?;@$wx  

+~m46eI  

V,lOt4b  

}eCw6  
% a>&5V  
p|X"@kuse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X enE^e+9  
n*o-Lo+Fe.  
5CuuG<0  
(XVw"m/ye  
RPwbTAl}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b?TO=~k,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LA@w:Fg  

0/!dUWdKH  
_{r=.W+ w  
p8Q,@ql.  
jJuW-(/4[  
0BH_'ZW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Efcw[<  
fZKt%m  
WhBpv(q}.  
mfny4R1_  
pWE`x|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