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q )+nh~s
~7>D>!
!
%W^Zob
dC>(UDC
L:\>)6]Ls
t=fr`|!
uann'ho?q
3Ww 37V>h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QO:Z8{21So
Qq%~e41ec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NjO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qcC(#0A>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4C )sjk?m
&DjA?0`J
@6Lp$w
KoA +Vv9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zg'.f UZ
Ya>AI.!K
cK2;)&U7
Rkp
+}@Y_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5
*jXd
FCOa|IKsN
e@;'# t
-3ANNj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cHR*.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N6p0`
nk_X_y
/ueOc<[8"
e-UWbn'~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PX0N7L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c yP+a
0)\(y
EbVC4uY
`*yOc6i]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t1oTZ
$:-C9N29
-sle7 k
KM^}d$x
}s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4zBcq<R7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Goip
i.ivHV~-
f{]W*!VV-
3+D4$Y"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F;Ubdxwwl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i$'#7U
ew8Manx
TbhsOf!
^g N?Io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1~/sfL
.&c!k1kH
nM&UdKf3
/s~&$(d59o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qjV(_?F-
(J/!9NS:
GjvTYg~
>On"BP# U
请参看图(1-6)
z@n77
9 i
y()Si\9v
X}gnO83
8fwM)DKS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4P5i
b
3[jk}2R';p
*0^t;A+
63$ R')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rGZ@pO2
K6,5C0
F|V co]"S1
$Mx.8FC +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E"X
i
Dz)bP{iq"
Gz *U?R-T
Eun%uah6c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V8OwY]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jN {ED_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cA
Lu
(?3(=+t
0+H"$2/
# \M<6n{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za,&7sf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Tld{b
,s)H%
p)ONw"sb
2*|]#W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S|[UEU3FpB
c;^ J!e
wGvgMZ ]?'
ca=e_sg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HhvG#Sam!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T Rw6$CR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R(sM(x5a`
d8HB2c5y0i
U$)Hhn|X
s &hA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H@E ")@92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xg`Kwl5Kl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M+;P?|
a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BwJ^_:(p~
y[p$/$bgC5
U2V^T'Y[
8b 8\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e(~'pk"mZ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u#;MUg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M!Z*QY."P
-uA 3Y
K,f* SXM
t=n+3`g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i@P 9EU
!|:RcH[
1p8:.1)q
R7lYu\mA
100mj与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M&P[.9Pz
<PX.l%
eH
%Ja[
58: :h.:
ZWS2q4/S
Jd_;@(Eg=
Q,gLi\siI
i7 w(S3a
]A^4}CK^<
g<wRN#B
sOpep
三、点火线圈能量
b~w=v_[(I
`$TRleSi
X3%Ic`Lq#
_O"mfXl6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
X'(3'a 有两种点火方式:
#~O b)q|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8k!t?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w8JH2O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X3'H
`/
(jU6GJRP
[q !TIq
ME'|saP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0}_[DAd6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7h$G-fe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pR~U`r5z
&G-!qxe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OOo3G~2r
p"KFJ
*=V~YF:Qb
e?8
HgiP-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时(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YoBDvV":@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a ]+#D
,(EO'T[
UC
]\yUK1J
>3_jWFq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YPic"n7`
b6nsg
|
[I'0,y
[~-9i&Z
四、 探讨结论
hL/)|N~
nygbt<;?
|SoCRjuCPM
M2
,YsHt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DgUT5t1
@Ws*Q TlV
cv?06x{
3N dq>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Xnz3p"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x.f]1S7h[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Q~OxH'>>(
xCg52zkH#
z`!X
hU
O_ChxX0KP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tKuVQH~D
lr`&mZ( j
do*EKo
I aGq]z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gDQ1?N'8{t
aX5
z&r:{
?d{Na=O\
W g02 A\
:lf+W
B9NWW6S
]6TATPIr
五、本人浅见
OY;*zk
VyzS^AHK
+av@$}
9N@W\DT
:Av#j@#
+S>j0m<*
;
j[>9g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K^
rw[
ULs\+U
cG[l!Z
RIlwdt
Ro\8ZXUQa
z06r6
Kz~ps
5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yQU{zY
)F}F_Y
r/YMLQ
RmI]1S_=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Ok|*
!!T
iIvc43YV%
mi=Q{>rb
z#zI1Am(O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jtK I4
hP=WFD&
8|b3j^u
u~r=)
His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WKQ^NEqr3
PvR6
z0
#:%&x@@c3P
[]x#iOnC&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Us%T;gW
1h(0IjG8
mrTlXXz
J5*tJoCYS
sLh==V;9
:z}MIuf
HfcL%b%G8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dX\.t<
$=5=NuX
x&^_c0fn
j>]nK~[ka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6(I V]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d}LR l" _n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J'j>{f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TT50(_8
$&$w Y/F
[
,K.*ZQi
hq:&wN7Q
b
B x?
ot`%*
"]m+z)lWd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6ns! ~g@
SFb{o<0 =
[L6w1b,
0l=+$&D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i>[M"7
#5&jt@NS
o5Y2vmz?9
E2AW7f(/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Qn:kz*: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8[bkHf
I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5IqQ |/m<6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Jv,[2kV
0y%L-:/c|
Sl~x$9`
d*;$AYI#R
d,'!.#e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mf 4z?G@6
INLf# N
J%r7<y\
A c:\c7M;
xT+
;w[s
LY1KQu Y
%g-0O#8}
qV?sg
Z3I L8
Cl-S=q@>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