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6032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B.!&z-)#  

Vvp{y  
s IBP$9  
(N/-b lto  
I[b{*g2Zw  

C~ ?p85  

^uphpABpD  

#f;6Ia>#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lxbC 7?O  

NPFI^Uj#A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Fe/=]< $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0F6@aQ\y3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SO MAs'=  

OwgPgrV  

m(5LXH Jnv  

"]=XB0)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n'.}"8Kn  

.Rb1 %1bdc  

@)z?i  

)sK _k U{\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N]|)O]/[  

-9s&OKo`({  

#g1,U7vv8  

>kDkvg1"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eTY(~J#'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Kf  

)'$'?Fn  

OZ Hfd7K4A  

7[YulC-pH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HH7Bg0=(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z;1Z  

O g9:MFI  

;Zw? tU  

xA]}/*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P,={ C6*  

U\x $@J  

L^x h5{  

k]9+/ $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vE&K!k`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lx :.9>  

%>Mcme>(W  

xM=?ES  

U#:N/ts*(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j'7\SV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2Uf  

g){gF(   

'p)DJUwt  

h6?o)Q>N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fi%lN_Ev?  

_#we1m   

V9 cj  

"~KTLf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U }I#;*F  

7r2p+LP[  

GkI{7GD:z  

tu/ 4  

请参看图(1-6)

E,cQ9}/  

e)}=T0 s  

9e}%2,  

fzAkUv o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ZFN8  

2 MW7nIEs  

7{9M ^.}  

BxZ7Bk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F1?5P{  

4X+I2C D  

5w+&plIJ  

<aI}+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mgpd}Y  

475g-t2"@  

m&be55M;  

peOoZdJd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ZA@zs,o%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CJs ~!ww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E0DquVrz  

%mzDmrzq  

*Gj`1# Z$  

~d ~oC$=TC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w"O;: `|n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K5??WB63B  

b !nA.`T  

,jD-fL/:  

zW.Ltz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q_f  

P_ b8_ydU  

_^F%$K6  

s09&A]G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u9ue>I /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va;fT+k=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G2FD'Sf  

+Pb@@C&  

]{pH,vk-  

nbSu|sX~r5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0myoWpi3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O}q(2[*i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5Tjo T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5WU ? Km  

a qIpO  

,NoWAmv  

37nGFH`K2m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YKG}4{T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rv;is=#1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Sa[A;~  

mv\S1[<T  

"6zf-++%  

?QG?F9?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nc9 u"  
Y4)v>&H  

y~/i{a;1y  

#,PB(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CF >:e  
5X=ik7m^  

Xsit4Ma  

Q]NGd 0J  

|nTZ/MXbw  
Yt% E,U~g  

+HxL>\  

;\gsd'i  

(IXe5 55  

L.uX  

fq.ui3lP)  

三、点火线圈能量

_JZw d9K  

P,x'1 `k~  

d;3/Vr$t=  

p&SxR}h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Fd4; ]  

有两种点火方式:

v+.  n9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qx$h!<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HWH2g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z+ch-L^K4  

cK( )_RB#  

W 9i}w&  

I},]Y~Y3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P tt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HP GIz!o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U?@ s`.  

sJI" m'r=Z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h8RthQt  

eN HSfq  

p2=+cS"HC  

{W' 9k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Ax AbU7m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VBN=xg}  

h|{DIG3  

0x2[*pJ|IW  

[;pL15-}4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PN3*  

5BS !6o;P'  

xp F(de  

d Z}|G-:  

四、 探讨结论

/Q2HN(Y  

;v5Jps2^]  

M%2w[<-8c  

hw1J <Pl*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O )INM  

<[V1z=Eo/]  

g5t`YcL  

S&NWZ:E3[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d^W1;0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V#sg}IhM?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D8 +wj  
*%;+3SV  

LzE$z,  

qOM"?av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Oll,;{<O  
":!7R<t  

P#o"T4 >  

}"x#uG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w _ONy9  

:tf'Gw6v  

XT%\Ce!  

Ygq;jX  

z3Zo64V~7  

e);`hNLih  

PfB9 .f{  

五、本人浅见 )]<^*b>  
Y5CkCF  

)Z4iM;4]  

o@ ^^;30  

l_04b];  

l(3PxbT  

79 _8Oh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K",Xe>  
j{t r''yN  

3s*mq@~1X  

h,fahbH -  

PUd/|Rc/}  

h9. Yux  

Zc9S[ivq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gF~ }  
uKT\\1Jrq  

,fs>+]UY3  

m8v=pab e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myWa>Mvb  
:]IY w!_-p  

C?VNkBJ>\  

p EbyQ[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iwT PJGK|  
l^E)XWd  

^26}j uQ  

b;%>?U`>p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UCVdR<<Z  
*r(Qy0(  

A"i $.dR{  

 !U=o<)I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Pl\NzB,`  
RQYD#4|  

X`28?  

[zN*P$ U]  

eL"'- d+]  

Z7pX%nj_  

ob/<;SrU<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z/%b<o_  

XY6Sm {  

;AVIt!(L~V  

*PFQ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a+  } 6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BP-N)V)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fV$\^c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x>6 Wk1  
[S~Bt78d%r  

P?|\Ig1Gk  

]63! Wc  

!yrh50tD  

(g X8iKl  

<Oh i+a%6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y<Xu65  

.|R4E  

FV "pJ  

si6CWsb_f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fy"}# 2  

4mo/MK&M:  

5>f"  

<>\|hno}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Pdh##k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6P _+:Mf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8qR7Z^HZ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 UK }B  

LD[\eJ _  

bDWL Hdu a  

x W)  

F*U(Wl=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ri4z^1\  

vai w*?jV  

rAP="H<  
&=)O:Jfa  

4r4 #u'Om  

&Cb,C+q  

^k7I+A  

DgcS@N  
tn Ufi8\ob  
:|kO}NG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J8D-a!  
1FX-#Y`e  
G7<X l}  
@mazwr{B  
1d"P) 3dQ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G"9 xrr1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T$8@2[  

)pZekh]v  
d@D;'2}Yc  
V{T{0b" \U  
BLL]^qN;Y  
Wa[x`:cT?u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77z\[CeYH  
Kbas-</Si  
NG9vml  
:`J>bHE  
(C`@a/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