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3362阅读
  • 9回复

[分享]五大驾驶毛病

楼层直达
级别: 论坛版主
普遍的问题”显然不如“普遍的错误”令人惊心。下面是驾校教练比较普遍的“五大错误”。 gj*+\3KO@a  
2QJ{a46}  

  第一错:低转进挡现象:这是95%以上教练都在犯的错误:“车一动就换二挡,尽量进挡”。驾龄越长的老司机和教练,越固执地认为应该这样驾驶,他们往往在发动机转速1600-1800rpm时换挡。一位车友驾车非常小心,很少超过2000rpm,因为他的教练谆谆教诲“低转可以省油,对发动机也好”,但他的帕萨特只行驶了5000多公里就发生发动机抖动、气门积碳。 i*/Yz *<  
mi,E-  

  形成原因:过去中国的发动机和整车,从材质、设计,到工艺水平和调试水平都无法接受高转速和高速度的考验,所以只能低转速低速度。同时,从物理摩擦理论上,高转速的发动机磨损要比低转大;而且,低转进挡在某些短时测试中是相对省油的驾驶方式。 - jb0o/:  
s$Z _48  

  错在哪里: /s@oZ{h  
YQHw1  

  1.目前的发动机本是按照在较高转速下工作设计的,各种部件的动平衡和转动惯量等参数也都是以高转速下为参考值设计,发动机材质和精度已经不需要“低转保护”。如果发动机长时间在非正常的低转工作状态下工作,内部机件的负荷和磨损自然增加,抖动和叫杆儿现象经常发生。 E"qRw_ ~t  
/?@3.3sl_  

  2.发动机长期低转会造成燃烧不充分,有些部位会有积碳,有些部位会被粘粘乎乎的没有完全燃烧的油渍糊住,进一步造成燃烧的不充分,恶性循环之下油耗会上升。 nuk*.Su  
-w9pwB  

  第二错:点刹现象:一些有经验的教练会教一些绝活,如“点刹”———以尽量快的频率踩刹车并松刹车再踩刹车,如此往复。他们会声明在雨天可以避免急刹车时车辆旋转或翻车。 i,>khc  
,:%CB"J  

  形成原因:原来的汽车基本没有配置ABS(防抱死系统),一刹车车轮抱死,车辆会基于惯性前冲,“点刹”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车辆在某一点承受的同向力,并可在点刹过程中小幅改变行驶方向,避开障碍物。 '(U-(wTC'/  
6wBx;y |  

  错在哪里:现在ABS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车的标准配置,在紧急制动时,电子控制每秒钟“点刹”10-18次。在有了电子辅助之后,人为“点刹”已属多余。 |:nn>E}ZA/  
&v56#lG  

  第三错:过弯带刹车现象:由于制动的提前量预留不够或者根本就是意识缺位,很多教练习惯在弯道前略减速,而将主要的减速时间留在弯道中。 `#rL*;\uV  
+9M^7/}H  

  形成原因:这是人一种本能的习惯,由于弯道带来人对速度的谨慎,从教练到学生一般都会习惯在弯道中踩着刹车,以使内心更为踏实。 nL5cK:  
2y//'3[  

  错在哪里:入弯带刹车会导致左右轮的刹车皮磨损有明显差异,长期入弯制动会影响车辆的制动平衡性。车辆在入弯时,摩擦力已经具有减速功能,但各轮所受的力是不一样的,制动将加大各轮之间的力量差别,影响车的左右平衡,加大了侧倾幅度。 G/k2Pe{SL  
|N4.u _hM  

  第四错:踩完离合踩刹车 o\[~.";Z  
Cw iKi^m  

  现象:为了避免新手或学员在驾车过程中“死火”,教练通常会将“半联动”方式扩大化,让学员多踩离合,碰到情况急刹车时,先把离合踩到底,再踩刹车。一些人在下山的长坡时,不自觉地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以预防碰到紧急情况时制动“死火”。 ?L5zC+c!  
8{|8G-Mi  

  形成原因:新学车者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因来不及踩离合而“死火”,教练也因心疼自己的车要经常“重启”,经常强调学员要“注意踩离合”,导致学员一碰到情况就踩离合,甚至有些学员左脚一直不敢完全离开离合踏板。 %G3h?3  
5 z~1Dw  

  错在哪里:左脚在正常行驶时不完全离开离合踏板,车略有颠簸,就会影响离合片的接触,既缩短离合片寿命又损耗动力;先踩离合再踩刹车,就是放弃了发动机制动,等于“空挡滑行制动”,将刹车任务完全交给了制动系统,这在下坡时尤其危险。完全靠制动系统制动,刹车皮会越来越热,如果坡度较长较陡,刹车皮热衰减可能导致制动失效,酿成悲剧。 CWf / H)~  
x* DarSk  

  第五错:听音升挡现象:教练总是习惯教学员,“听到发动机声音到了那种嗡嗡的程度,就要升挡了”。 Y}@&h!  
r~[Ia!U?  

  形成原因:原来大部分车没有转速表,而且发动机承受的转速也较低,转速略高就能听到明显的发动机轰鸣声。在车型和发动机特征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这种判断方式是“经验之谈”。 @)IjNplYkw  
$v,dz_O*\  

  错在哪里:不同发动机的运行情况不能简单根据声音来判断。教练所说的发动机声音的“这种程度”,在不同车型上的发动机转速相去甚远,较好的发动机在4000rpm以上的声音也不让人觉得难听,达不到“那种嗡嗡的程度”。 M]<?k]_p  

追求新生活,追求新目标</p><p>义乌拉力赛车俱乐部QQ群:4642768
级别: 白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17

咋没人抢沙发呢?!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17
学习
级别: 支柱会员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17
顶一下,抢个沙发先
无尽风沙
级别: 支柱会员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18
我不但做到,还经常教育其他TX。
只成不败,人生豪迈!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18
以下是引用kurenxiu在2005-06-17 18:11:49的发言: \yE*nZ  
我不但做到,还经常教育其他TX。
?qmJJ5Gn  
Z.%0yS_T  
追求新生活,追求新目标</p><p>义乌拉力赛车俱乐部QQ群:4642768
级别: 进取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18
有收获啊!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18
消化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