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2649阅读
  • 5回复

(转贴)谈谈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

楼层直达
级别: 荣誉会员

谈谈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by Klaus Schroiff
让我们从介绍这个数世纪以来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技巧开始谈这一话题,“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
原理1
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
图A

原理2
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图B,

图B-1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
图C1

图C1-1

第二种: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图C2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图C2

图C2-1

天然画框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D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图D

如图E的天然岩洞口也是一个极好的画框。
图E

交叉线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译者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图G)。
图F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
图F-by Horst Schneider

图G中有两个锚点:小船和凉亭,恰到好处的点缀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对称。
图G-by Horst Schneider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4-12-25
看着费劲,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4-12-26

谈谈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

by Klaus Schroiff

让我们从介绍这个数世纪以来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技巧开始谈这一话题,“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

原理1 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 图A

原理2 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图B,

图B-1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

图C1

图C1-1

第二种: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图C2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图C2

图C2-1

天然画框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D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图D

如图E的天然岩洞口也是一个极好的画框。

图E

交叉线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译者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图G)。 图F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

图F-by Horst Schneider

图G中有两个锚点:小船和凉亭,恰到好处的点缀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对称。

图G-by Horst Schneider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4-12-27

黄金分割确实值得一学。也很难学好。尤其对东方民族而言。中国绘画历来不讲究透视关系,所以画面构图要么简洁,要么松散, 虽然这值得西方人学习,但是对于摄影而言,这种文化背景其实是短处。因为摄影是写实艺术,回避不了透视原则。

黄金分割虽然讲的是平面构成,其实如果对透视理论没有认识,黄金分割的要义也很难学到家。

这是我的个人体会。教授他师傅喜欢自说自话。

黄金分割原则也不是万能的。它只能保证你拍的照片肯定不出错,不能保证你的照片肯定精彩。黄金分割原则从古希腊时代以来,成了古典主义众多僵化教条的基石之一。保守的东西历来如此。

夸张的作品,违反经典铁律的创作,有时候也会让人耳目一新,仿佛音乐中“不谐和音”的作用一样。不过,最好还是先学会黄金分割,然后再来违背它。否则就是无源之水、瞎猫死老鼠、误打误撞。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4-12-27

我自己的拍照体会,初浅总结起来,构图的黄金分割,不但可以用被摄物体的分布和构成而获得,也可以通过被摄物体的动态和光线而获得。


一位女孩子,处在画面右侧,但是如果她正在向左侧扭头,或者一阵风把她的头发和衣裙向左侧吹拂,便可以实现画面的均衡。


一个苹果,如果处在画面右侧,但是只要光线从左侧照过来,也同样可以实现画面的均衡。


因为懒得举证,就只好在此空谈了。曾经想过画两张草图贴上来,后来觉得麻烦,就算啦。


我们这些人,多半都是在“拍照”,而不是“摄影”,更谈不上“创作”。好比我们在卡拉ok厅里“唱歌”,而不是“歌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7 13:03:17编辑过]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4-12-27

学习

亲近自然,行摄天涯。我的网上相册:http://www.footo.cn/myalbum.php?user=zhengsk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