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气缸体总成的维修 W
4~a`D7
气缸体总成主要由气缸盖、气缸垫片、气缸缸体、油底壳及一些附件构成。 A0
x*feK?
一、气缸盖与气门的拆装 [f&ja[m q
气缸盖与气门的拆卸步骤按图2-99序号所示顺序进行,气缸盖与气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MCjf$pZN]
_>S."cm}!k
图2-99 气缸盖与气门的分解图 mr,IP=e~
1-气缸盖螺栓(20N•m+90°+90°) 2-气缸盖总成 3-气缸垫 4-锁扣 5-气门弹簧挡圈 6-气门弹簧 7-进气门 8-锁扣 9-气门弹簧挡圈 10-气门弹簧 11-排气门 12-气门杆油封 13-气门弹簧座 14-气门杆油封 15-气门弹簧座 16-进气门导管 17-排气门导管 18-进气门座 19-排气门座 20-气缸盖 h;u8{t"
气缸盖与气门的拆装要点如下: 8
'
M43n
拆卸气缸盖与气门零件时注意应按气缸号码及进/排气顺序,将拆卸的零件排放整齐。 1MkQ$v7m
1、拆卸气缸盖螺栓 ixm-wZI
如图2-100所示,使用12mm套筒扳手松开气缸盖螺栓。松开气缸盖螺栓时,应逐步且平均地进行。 t@m!k+0
wyWe2d
(a) %QY
W0lE
(b) f0Wbc\L[
图2-100 拆卸气缸盖螺栓 Z@sDxYt9
2、拆卸锁扣 ou V%*<Ki
如图2-101所示,使用专用工具MD998772拆卸锁扣,拆卸后将拆下的气门、弹簧及其它部件,使用贴纸标签记下其气缸编号及位置后存放,以便于安装。 }Zuk}Og9+
Gn?NY}.S
图2-101 拆卸锁扣 qp##>c31X
3、拆卸气门杆油封 I,8f{T!O@"
如图2-102所示,使用锂鱼钳将气门杆油封拆卸下来,注意不可重复使用已拆下的气门杆油封。 ; <NK
UE\Z]t!
图2-102 拆卸气门杆油封 fw3P?_4;*
4、气缸盖螺栓的安装 S.,5vI"s,
(1)安装气缸盖螺栓前,如图2-103所示,检查每一个气缸盖螺栓的长度是否符合规定。如果超出极限值时,则更换螺栓。气缸盖螺栓杆长度的极限值为99.4mm。 +5i~}Q!
p>=i'~lQ6
图2-103 检查气缸盖螺栓杆的长度 p#aB0H3
(2)涂抹发动机机油到螺栓螺牙和垫圈上。 y!M# #K*
(3)使用12mm套筒扳手按如图2-104所示的锁紧顺序将螺栓锁紧到80N•m。 b*)F7{/Z
po@Agyg5
图2-104 螺栓锁紧顺序 #h}a
(4)将螺栓完全松开。 QlMv_|`9
(5)将松开的螺栓再次按照图2-104所示的顺序锁紧到20N•m。 ~t1?oJ
(6)在螺栓头及气缸盖上做记号。 D&x.io
(7)按图所示的顺序将螺栓旋转90º。 p
+nh]
(8)将螺栓再旋转90º,并确定每一螺栓头的漆号及气缸盖上的漆号均在同一直线上。注意如果螺栓旋转少于90º时,则无法达到预期的锁紧效果。因此当锁紧螺栓时,旋转角必须达足够的角度。如果螺栓锁紧过度时,将螺栓完全松开,然后再自步骤(1)开始,重复进行锁紧步骤。 -q(*)N5.2
二、气缸垫的拆装 l](!2a=[
拆卸气缸垫前释放掉燃油管路压力,排放掉发动机冷却液,拆卸空气滤清器,拆卸分电盘,拆卸A/T油尺和油尺导管。拆卸气缸垫可按图2-105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7H|0.
k2fJ
(a) @$Yk#N;&(
}x&XvI
(b) deq5u>
图2-105 气缸垫的拆卸 Z15=vsV
1-油门拉索 2-节气门拉索 3-火花塞高压线 4-EGR电磁阀 5-发动机冷却液温传感器接头 6-动力转向油压开关接头 7-氧传感器接头 8-电容器接头 9-杂讯过滤器 10-功率放大器接头 12-清除控制电磁阀接头 1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接头 14-怠速控制伺服接头 15-喷油器接头 16-发动机冷却温度表单元接头 17-制动助力器真空管 18-真空管 19-散热器上水管 20-暖气管(配备A/C)/旁通管(未配备A/C) 21-水管 22-高压油管 23-回油管 24-动力转向油泵固定托架(配备动力转向) 25-点火线圈 26-正时齿带上盖总成 27-分电盘托架总成 28-凸轮轴正时齿带轮隔圈 29-凸轮轴正时齿带轮 30-摇臂盖 31-进气歧管支架 32-气缸盖总成 33-气缸垫 34-气缸盖螺栓(发动机冷态时:78N•m→0 N•m→20 N•m→+90°→+90°) y |i(~
(一)气缸垫的拆卸要点 tk:nth
1、散热器上水管拆卸 NPFI^Uj#A
拆卸时,在散热器水管和管夹做记号后,拆下散热器水管。 H6>t to
2、气缸盖总成拆卸 X+HPdrT
使用专用工具MB991654按图2-106所示号码顺序松开各个螺栓2或3圈,拆下螺栓后取下气缸盖总成。 %&lwp
M1k_ldP
图2-106 气缸盖螺栓松开顺序 rTOex]@N
(二)气缸垫的安装要点 {A%&D^o)
1、气缸垫的安装 _g D9oK
(1)从气缸垫表面清除所有的机油和黄油。 M0)ZJti
(2)安装时将气缸垫的各个孔位对准气缸体的孔位进行安装。 #k!;=\FV
2、气缸盖总成安装 U9%^gC
(1)安装气缸盖螺栓时,如图2-107所示,气缸盖螺栓长度必须在极限以内,如果在极限之外则需要更换。气缸盖螺栓长度的极限值(A)为99.4mm。 \TYH7wXDP
=;?Maexp3$
图2-107 安装气缸盖螺栓 y99|V39'
(2)涂抹少许发动机机油到气缸盖螺栓的螺纹和垫片上。 "T>;wyGW
(3)按照图2-108所示号码顺序,使用专用工具MB991654按表2-7锁紧气缸盖螺栓。注意如果锁紧角度小于90º,则气缸盖螺栓会松动。如果锁紧角度超过90º,则须拆下气缸盖螺栓重复步骤(1)到(3)。 ovvg"/>L
"z{rC}
图2-108 气缸盖螺栓锁紧顺序 14h0$7
A_|X54}w&
图2-109 漆记号 SD1M`PI
表2-7 气缸盖总成安装顺序 *orP{p-U
步骤 动作 备注 UiN6-{v<2
1 锁紧到78N•m 按图2-108所示顺序进行 QfI@=Kbg%#
2 完全松开 按图2-108所示相反的顺序进行 ]+@I]\S4
3 锁紧到20 N•m 按图2-108所示顺序进行 78F
Ly7
4 锁紧后转动90º 如图2-109所示顺序在气缸盖螺栓和气缸盖上做上漆记号 fzW!-
5 锁紧后转动90º 检查在气缸盖螺栓上的记号是否和气缸盖对齐 ) 0|X];sD
3、散热器上水管连接 +$\/HO
(1)将散热器水管插入至出水口接头凸缘处。 +$
0wBU
(2)将散热器水管和管夹上的记号对正后,连接散热器水管。 rqz`F\A;%
4、气缸垫安装后的作业 g&?{^4t]
气缸垫安装后,安装前排气管,安装A/T油尺和油尺导管,安装分电盘,安装空气滤清器,补充发动机冷却,调整油门拉索,调整节气门拉索。 VhLS*YiSY
三、前盖、平衡轴的拆装 nUf0TkA
前盖、平衡轴的拆卸可按图2-110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p&k%d, *
}j;G`mV2
图2-110 前盖、平衡轴的拆卸 rk
&ME#<r
1-机油滤清器 2-放油塞(40N•m) 3-放油塞垫圈 4-机油液面传感器 5-油底壳 6-机油滤网 7-机油滤网垫片 8-螺栓(17N•m) 9-螺栓(10N•m) 10-机油压力开关(10N•m) 11-机油压力表单元(55N•m) 12-释放塞(45N•m) 13-垫片 14-释放弹簧 15-释放柱塞 16-机油滤清器支架 17-机油滤清器支架垫片 18-旋塞(24N•m) 19-O型环 20-凸缘螺栓(37N•m) 21-前盖 22-前盖垫片 23-机油泵带轮 24-机油泵盖 25-机油泵轴 26-机油泵从动齿轮 27-机油泵驱动齿轮 28-曲轴前油封 29-机油泵油封 30-平衡轴油封 31-左平衡轴 32-右平衡轴 33-平衡轴前轴承 34-平衡轴左后轴承 35-平衡轴右后轴承 |o<c`:;kt
四、油底壳和机油滤网的拆装 Jw0I$W/
拆卸油底壳和机油滤网前应先排放发动机机油,安装后应加补充发动机机油。油底壳和机油滤网的拆卸可按图2-111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v\ A8)[
E+cx8(
图2-111 油底壳和机油滤网的拆卸步骤 Zn:]?%afdO
1-油塞 2-油塞垫片 3-钟型壳盖 4-油底壳 5-机油滤网 6-机油滤网垫片 BmaY&?
第六节 冷却系统的维修 <?%49
一、冷却系统概述 XB a^
A
4G63-MPI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的是强制循环水冷却系统,它由散热器、水泵、节温器、散热器上、下水管、冷却风扇所组成,同时还配有副水箱及高品质乙烯乙二醇防冻冷却液。 4#W*f3d[@:
冷却系统的部分性能特性参数如下: }{mS"
散热器性能参数为134000kj/h(散热性能),节温器阀门开启温度为(82±1.5)℃,节温器阀全开温度为95℃。阀门在95℃时的开启量为8.5mm或以上。所采用的高品质乙烯乙二醇防冻冷却液在未配备A/C时为7.0L、配备A/C时8.0L。气缸体排水塞采用的密封胶为干式密封胶,指定的密封胶为3M MOT LOCKING PART NO.417或同级品,冷却液旁通阀接头采用的是密封胶是半干式密封胶,指定的密封胶为MOTSUBISHI GENUINE PART NO.MD970389或同级品。 ?xuWha@:
二、发动机冷机水的更换 A\v53AT
(1)拆下排水塞,排放发动机冷却液并拆下散热器盖。 1$^r@rP
(2)如图2-112所示,从气缸体上拆下气缸体排水塞,以排放发动机冷却液。 n/e ,jw
b|iIdDK
图2-112 拆卸气缸体排水塞 s(e1kk}"
(3)拆下副水箱以排放发动机冷却液。 Z,"YMUl'
(4)发动机冷却液排放时,从散热器盖加注清水以清洗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 vNdW.V}
(5)用规定的密封胶涂抹气缸体排水塞的螺纹部分,并锁紧到规定力矩(指定密封胶:3M NUT LOCKING PART NO.4171或同级品)。 ;0NJX)GL
(6)锁紧散热器排水塞。
K$B~vy6E`
(7)安装副水箱。 )@!T_#
(8)拆下空气排放塞并更换垫片。 ~PU}==*q
(9)加注冷却液直到冷却液由放气螺栓部位溢出为止,然后锁紧放气螺栓。 I]3!M`IMG
(10)缓缓注入发动机冷却液到散热器口直到液面上升至散热器颈部为止,同时也把副水箱加到FULL满线。建议采用高品质乙烯乙二醇防冻冷却液,其容量为7.0L/8.0L(配备A/C/未配备A/C)。 rV?@Kgxi
(11)确认已经锁紧散热器盖。 fKtlf
QG
(12)起动发动机并暖车直到节温器开启(用手指触摸散热器水管确认热水在流动)。 &5G@YQD1e
(13)节温器开启后,将发动机加速几次,然后将发动机熄火。 2]FRIy
d
(14)等发动机冷却下来后,注入发动机冷却液到副水箱直到液面到达“FULL”刻度为止。 1TF S2R n
三、冷却风扇的拆装 FJxb!-0&
冷却风扇的拆卸步骤按图2-113序号所示顺序进行,冷却风扇的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在冷却风扇安装后应进行驱动皮带张力的调整。 yNU}1_oK
og&h$<uOZt
图2-113 冷却风扇的拆卸步骤 s<aG
1-护盖 2-A/C驱动皮带 3-动力方向盘驱动皮带 4-发电机驱动皮带 5-冷却风扇和风扇离合器 6-水泵皮带盘 7-风扇离合器 8-冷却风扇 3TS:H1n
四、节温器的拆装 kc}|L9
在节温器拆卸前应排放发动机冷却液。节温器的拆卸步骤按图2-114序号所示顺序进行,节温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节温器后应补充发动机冷却液。 ]#G1
]U
0<fQjXn
图2-114 节温器的拆卸步骤 YRd`G3J
1-散热器下水管总成 2-O型环 3-进水管 4-节温器 u),.q7(m
1、节温器的安装要点 yF+mJ >kj
(1)如图2-115所示,安装节温器时,漂动阀应朝上,注意不可翻转或刮伤橡皮环。不可在任何油污附着在橡皮环上,且嵌入时不可将橡皮环翻转或刮伤。 t\Qm2Q)>
;M\Cw.%![
图2-115 安装节温器 &>K|F >7q
(2)如图2-116所示,将O型环装到散热器上水管总成的沟槽,然后涂抹冷却液到O型环上。注意不可涂抹机油或黄油到冷却液管O型环。冷却液管连接部位不可沾到任何砂、灰尘等。 Y ._Om}H
Mt%Q5^
图2-116 安装O型环 u~mpZ"9$ 3
2、节温器的检查 A v;NQt8ut
(1)如图2-117所示,将节温器浸泡在水中,将水加热检查节温器阀门开启及全开的温度。阀门开启温度的标准值为82±1.5℃。 2<V`
@]EdUzzKq
图2-117 检查节温器开启温度 {%\;'&@z\
(2)当节温器在阀门全开的温度时,如图2-118所示,检查阀门开启量是否达到标准值。阀门全开温度标准值为95℃;阀门开启量为8.5mm或以上。 Jr>Nc}!U
NpGz y`&b
图2-118 检查节温器阀门开启量 sq8O+AWl
五、水泵的拆装 ya;(D 8x)
在水泵拆卸前应先排放发动机冷却液并拆卸水泵皮带。水泵拆卸步骤按图2-119序号所示顺序进行,水泵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水泵后,应安装水泵皮带并补充发动机冷却液。 P;ZVv{mT
!Jaj2mS.N
图2-119 水泵拆装步骤 9['>$ON
1-发电机托架 2-水泵总成 3-水泵垫片 4-O型环 <I2~>x5db
水泵的安装要点如下: LlbE]_Z!U%
1、O型环的安装 j|y"Lc
q
如图2-120所示,将O型环装到水管的沟槽上,然后涂抹冷却液到O型环上。注意不可涂抹机油或黄油到O型环。确保无砂子、脏物等在冷却液管连接部位。 sTECNY=l
<+ckE2j
图2-120 安装水泵O型环 ?"T *{8
2、水泵总成的安装 c.;<+dYsm*
水泵总成的安装位置,如图2-121所示,使用表2-8中规定规格的螺栓安装水泵。 #h2 qrX&+
Cq<k(TKAX
图2-121 安装水泵总成 &uG@I=}TIY
表2-8 规定规格的螺栓安装水泵 ^%m~V LH
编号 硬度等级(头部记号) 螺栓/mm U7d05y'
1 4T 8×14 Y .\<P*iO
2 8×22 3Vb/Mn!k
3 8×28 6eAJ>9@x
4 7T 8×65 @y{
f>nm
六、冷却液管的拆装 _XUDPC(*qz
在冷却液管拆卸前应先排放发动机冷却液,拆卸节温器,拆卸排气岐管。 {
^
@c96&
1、冷却液管的拆卸
&L4>w.b"N
冷却液管的拆卸步骤按图2-122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t&gyj
k#pNk7;MZ
图2-122 冷却液管的拆卸步骤 /dq(Z"O_
1-冷却液旁通管 2-冷却液软管 3-暖气水管(配备A/C)/旁通管(未配备A/C) 4-冷却液管总成 5-节温器壳总成 6-节温器壳托架(未配备动力转向车型) 7-进水管 8-O型环 rX@?~(^ML
2、冷却液管的安装要点 z{ MO~d9
如图2-123所示,安装O型环。将O型环装到水管的沟槽上,在后涂抹冷却液到O型环上。注意不可涂抹机油或黄油到O型环上。 y(h"0A1lW
~fR-cXj"
图2-123 安装O型环 E{W(5.kb;i
七、散热器的拆装 mj_V6`m4
在散热器拆卸前应先排放发动机冷却液并拆卸掉空气滤清器。 2E_*'RT
1、散热器的拆卸 ]n$&|@
散热器的拆卸步骤按图2-124序号顺序进行。 c`x[C
nH -1,#`g
图2-124 散热器的拆装步骤 z(d X<
1-排水塞 2-散热器盖 3-溢流管 4-副水箱 5-散热器上水管 6-散热器下水管 7-散热器托架总成 8-护罩 9-散热器总成 10-散热器护罩总成 11-下衬垫 12-回水管 13-供水管 6h_OxO&!U
在拆卸散热器上水管与散热器下水管时,应在散热器水管和管夹上做上对正记号后,再拆下散热器水管。 0&k!=gj:>Z
2、散热器的安装要点 RS`~i8e'
(1)在安装散热器下水管及散热器上水管时,应先将水管装入各水管、散热器总成、水泵及出水管的固定凸缘处。 u]%>=N(^2
(2)对正散热器水管和管夹的对正记号,然后安装散热器水管。 :x<'>)6
(3)安装散热器后应安装空气滤清器并补充发动机冷却液。 '9#O#I&J
第七节 润滑系统的维修 ~<, QxFG5
一、润滑系的结构 #*<*|AwoW|
4G63-MPI发动机润滑系统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标尺、机油压力表单元、机油液面传感器、机油压力开关、机油泵带轮等组成。 Q/,bEDc&
发动机工作时,曲轴的正时齿带带动机油泵带轮使机油泵工作,机油从油底壳经机油滤清器被吸入机油泵,加压后的机油被输送到机体主油道及机油滤清器。从油底壳来的机油中粗杂质的成分被机油滤网过滤后,进入主油道,分配到各个润滑工作面,执行润滑任务,一部分机油进入滤清器的滤芯进行细滤,去除机油中较细的杂质及胶质。虽然滤清器滤芯细密,过滤效果好,但是机油通过的能力差,阻力大,所以设计时要保证机油首先进入主油道来润滑工作面,降低发动机内部消耗。虽然通过滤芯的机油量不多,但不断地循环流动,仍然可以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润滑系统的结构可参看图2-110。 hK,e<?N^
二、各部件的维修 k(oHmw
1、机油泵的维修 f;C*J1y
检修或更换机油泵时,应先拆卸发动机的前盖,然后拆下机油泵带轮,取出机油泵,并将机油滤清器一同拆出。 Awo H d7M
机油泵解体时应依次从泵体上拆下油封、机油泵轴、驱动齿轮、从动齿轮,维修时应检查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其标准值为0.03~0.08mm。 d;3/Vr$t=
2、油底壳的维修 H uPw?8w=
油底壳为贮藏机油的地方,由于油底壳位于车辆的最底部,汽车在行驶中常会发生碰撞使之产生变形、破损,以致机油泄漏,影响机油泵的工作,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 ~C1lbn b
拆卸油底壳时,应先将油底壳中的机油放出,再拆除固定螺栓,取下油底壳。清洗油底壳后,应检查是否有碰撞变形、裂痕及破损,同时还应清除缸体上的密封条残留物。安装油底壳时,用7N•m的力矩均匀地锁紧各个固定螺栓。应特别注意安装好油底壳与缸体之间的密封垫片,以免机油泄漏。 "|?
zQ?E
3、机油滤清器的更换 g.wp
}fz
应定期检查更换机油滤清器。更换时,先放出机油,然后拆下滤心,清除旧滤心的密封残留物后,再用新机油在密封圈处涂抹,拧上机油滤清器,直到密封圈同气缸体紧密接触,然后再拧紧一圈。安装完毕,添加机油,起动发动机后,再检查密封处是否有漏油现象。 fqoI(/RWP
三、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T5*
t~`bfU
1、机油压力压力异常 97/"5i9
(1)故障现象 cK()_RB#
机油压力异常表现为发动机起动后,机油压力警告灯仍然闪亮;或当发动机转速达到2000r/min时,机油压力警告灯仍然继续闪亮。 K90wX1&
(2)故障原因 $KSdNFtM)A
①油底壳中机油量不足或机油粘度过小。 JQi+y;
②机油泵工作不良。 UY(pKe>
③曲轴、凸轮轴轴承配合间隙过大。 c0I;8z`b
④机油集滤器堵塞。 n]%T>\gw
⑤机油压力开关失效。 4](jV}Hg
(3)故障排除 EDDld6O,
①用机油尺检查油底壳中机油量,并观察机油粘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必要时添加或更换机油。 ZwFVtR
②检查机油泵的工作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维修或更换机油泵。 Md*~hb8J
③拆下油底壳检查机油集滤器是否有堵塞现象。 -"CXBKHb
④检查曲轴、凸轮轴与轴承的配合间隙是否过大,必要时维修。 Pu
q
⑤拆下机油压力开关,检查开关是否损坏,必要时更换。 6
JB*brO
2、机油消耗异常 Gl6M(<f\5
(1)故障现象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