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气缸体总成的维修 IWSEssP
气缸体总成主要由气缸盖、气缸垫片、气缸缸体、油底壳及一些附件构成。 TO8\4p*tE
一、气缸盖与气门的拆装 5#A1u
Nb
气缸盖与气门的拆卸步骤按图2-99序号所示顺序进行,气缸盖与气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L< nkI
Tef3
Z6
图2-99 气缸盖与气门的分解图 APOU&Wd
1-气缸盖螺栓(20N•m+90°+90°) 2-气缸盖总成 3-气缸垫 4-锁扣 5-气门弹簧挡圈 6-气门弹簧 7-进气门 8-锁扣 9-气门弹簧挡圈 10-气门弹簧 11-排气门 12-气门杆油封 13-气门弹簧座 14-气门杆油封 15-气门弹簧座 16-进气门导管 17-排气门导管 18-进气门座 19-排气门座 20-气缸盖 }sN9QgE
气缸盖与气门的拆装要点如下: bT6)(lm
拆卸气缸盖与气门零件时注意应按气缸号码及进/排气顺序,将拆卸的零件排放整齐。 l+kg4y
1、拆卸气缸盖螺栓 W;9X*I8f8
如图2-100所示,使用12mm套筒扳手松开气缸盖螺栓。松开气缸盖螺栓时,应逐步且平均地进行。
vCe<-k
^XB8A=xi
(a) `G5wiyH})
(b) !>);}J!e]
图2-100 拆卸气缸盖螺栓 4'=N{.TtO
2、拆卸锁扣 U:jf9L2
如图2-101所示,使用专用工具MD998772拆卸锁扣,拆卸后将拆下的气门、弹簧及其它部件,使用贴纸标签记下其气缸编号及位置后存放,以便于安装。 * c
c+Fd
dkp[?f)x
图2-101 拆卸锁扣 ,LO-!\L
3、拆卸气门杆油封 ,e_#
如图2-102所示,使用锂鱼钳将气门杆油封拆卸下来,注意不可重复使用已拆下的气门杆油封。 <J`xCm K
/D+$|kmW]
图2-102 拆卸气门杆油封 gAP}KR#T
4、气缸盖螺栓的安装 D0i30p`
(1)安装气缸盖螺栓前,如图2-103所示,检查每一个气缸盖螺栓的长度是否符合规定。如果超出极限值时,则更换螺栓。气缸盖螺栓杆长度的极限值为99.4mm。 Ghc0{M<
$uh DBmb
图2-103 检查气缸盖螺栓杆的长度 O%e.u>=4%
(2)涂抹发动机机油到螺栓螺牙和垫圈上。 a0\UL"z#+
(3)使用12mm套筒扳手按如图2-104所示的锁紧顺序将螺栓锁紧到80N•m。 q(^J7M)
^iS:mt
图2-104 螺栓锁紧顺序 uF"`y&go
(4)将螺栓完全松开。 ',Pk>f]AB-
(5)将松开的螺栓再次按照图2-104所示的顺序锁紧到20N•m。 #!# X3j
(6)在螺栓头及气缸盖上做记号。 F@roQQu
(7)按图所示的顺序将螺栓旋转90º。 }px]
(8)将螺栓再旋转90º,并确定每一螺栓头的漆号及气缸盖上的漆号均在同一直线上。注意如果螺栓旋转少于90º时,则无法达到预期的锁紧效果。因此当锁紧螺栓时,旋转角必须达足够的角度。如果螺栓锁紧过度时,将螺栓完全松开,然后再自步骤(1)开始,重复进行锁紧步骤。 cY'To<v
二、气缸垫的拆装 e4%*I8
^e
拆卸气缸垫前释放掉燃油管路压力,排放掉发动机冷却液,拆卸空气滤清器,拆卸分电盘,拆卸A/T油尺和油尺导管。拆卸气缸垫可按图2-105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
zw{<+;
HmB[oH"x
(a) 4S0++Hp4
M:UB>-`bW
(b) p@7i=hyt`p
图2-105 气缸垫的拆卸 FO(0D?PCR
1-油门拉索 2-节气门拉索 3-火花塞高压线 4-EGR电磁阀 5-发动机冷却液温传感器接头 6-动力转向油压开关接头 7-氧传感器接头 8-电容器接头 9-杂讯过滤器 10-功率放大器接头 12-清除控制电磁阀接头 1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接头 14-怠速控制伺服接头 15-喷油器接头 16-发动机冷却温度表单元接头 17-制动助力器真空管 18-真空管 19-散热器上水管 20-暖气管(配备A/C)/旁通管(未配备A/C) 21-水管 22-高压油管 23-回油管 24-动力转向油泵固定托架(配备动力转向) 25-点火线圈 26-正时齿带上盖总成 27-分电盘托架总成 28-凸轮轴正时齿带轮隔圈 29-凸轮轴正时齿带轮 30-摇臂盖 31-进气歧管支架 32-气缸盖总成 33-气缸垫 34-气缸盖螺栓(发动机冷态时:78N•m→0 N•m→20 N•m→+90°→+90°) sE%<"h\_0
(一)气缸垫的拆卸要点 x*R8^BA]pR
1、散热器上水管拆卸 R7B,Q(q2-
拆卸时,在散热器水管和管夹做记号后,拆下散热器水管。 4P
4 Fo1
2、气缸盖总成拆卸 vcw>v={x
使用专用工具MB991654按图2-106所示号码顺序松开各个螺栓2或3圈,拆下螺栓后取下气缸盖总成。 SLdN.4idK
MegE--h
图2-106 气缸盖螺栓松开顺序 ^)f{q)to
(二)气缸垫的安装要点 \7Gg2;TA6o
1、气缸垫的安装 qwq/Xcv
(1)从气缸垫表面清除所有的机油和黄油。 yicO!:bM
(2)安装时将气缸垫的各个孔位对准气缸体的孔位进行安装。 01U
*_\
2、气缸盖总成安装 2Y400
(1)安装气缸盖螺栓时,如图2-107所示,气缸盖螺栓长度必须在极限以内,如果在极限之外则需要更换。气缸盖螺栓长度的极限值(A)为99.4mm。 Z+g1~\
KX!i\NHz
图2-107 安装气缸盖螺栓 7 _`L$<-n
(2)涂抹少许发动机机油到气缸盖螺栓的螺纹和垫片上。 gw"~RV0
(3)按照图2-108所示号码顺序,使用专用工具MB991654按表2-7锁紧气缸盖螺栓。注意如果锁紧角度小于90º,则气缸盖螺栓会松动。如果锁紧角度超过90º,则须拆下气缸盖螺栓重复步骤(1)到(3)。 f|U0s
9}5K6aQ
图2-108 气缸盖螺栓锁紧顺序 \ p4*$
,m^;&
&
图2-109 漆记号 ]u#JuX
表2-7 气缸盖总成安装顺序 "CQw/qZw
步骤 动作 备注 *1{S*`|cJy
1 锁紧到78N•m 按图2-108所示顺序进行 ,RxYd6
2 完全松开 按图2-108所示相反的顺序进行 N]N4^
A'
3 锁紧到20 N•m 按图2-108所示顺序进行 {@Y
4 锁紧后转动90º 如图2-109所示顺序在气缸盖螺栓和气缸盖上做上漆记号 n,$IfC"
5 锁紧后转动90º 检查在气缸盖螺栓上的记号是否和气缸盖对齐
Dfq(Iv
3、散热器上水管连接 %tG*C,l
]
(1)将散热器水管插入至出水口接头凸缘处。 @+ atBmt
(2)将散热器水管和管夹上的记号对正后,连接散热器水管。 V+I|1{@i0
4、气缸垫安装后的作业 6xD#?
气缸垫安装后,安装前排气管,安装A/T油尺和油尺导管,安装分电盘,安装空气滤清器,补充发动机冷却,调整油门拉索,调整节气门拉索。 7O,U?p
三、前盖、平衡轴的拆装 J/}:x;Y
前盖、平衡轴的拆卸可按图2-110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U#3J0+!
\?je Wyo
图2-110 前盖、平衡轴的拆卸 >Jp:O
7
1-机油滤清器 2-放油塞(40N•m) 3-放油塞垫圈 4-机油液面传感器 5-油底壳 6-机油滤网 7-机油滤网垫片 8-螺栓(17N•m) 9-螺栓(10N•m) 10-机油压力开关(10N•m) 11-机油压力表单元(55N•m) 12-释放塞(45N•m) 13-垫片 14-释放弹簧 15-释放柱塞 16-机油滤清器支架 17-机油滤清器支架垫片 18-旋塞(24N•m) 19-O型环 20-凸缘螺栓(37N•m) 21-前盖 22-前盖垫片 23-机油泵带轮 24-机油泵盖 25-机油泵轴 26-机油泵从动齿轮 27-机油泵驱动齿轮 28-曲轴前油封 29-机油泵油封 30-平衡轴油封 31-左平衡轴 32-右平衡轴 33-平衡轴前轴承 34-平衡轴左后轴承 35-平衡轴右后轴承 3"O>&Q0c
四、油底壳和机油滤网的拆装 xKFn.qFr
拆卸油底壳和机油滤网前应先排放发动机机油,安装后应加补充发动机机油。油底壳和机油滤网的拆卸可按图2-111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j-IX1Sa
Hbpqyl%O>
图2-111 油底壳和机油滤网的拆卸步骤 *<J*S#]
1-油塞 2-油塞垫片 3-钟型壳盖 4-油底壳 5-机油滤网 6-机油滤网垫片 rf$X>M=G
第六节 冷却系统的维修 Cm\6tD
一、冷却系统概述 IzpZwx^3''
4G63-MPI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的是强制循环水冷却系统,它由散热器、水泵、节温器、散热器上、下水管、冷却风扇所组成,同时还配有副水箱及高品质乙烯乙二醇防冻冷却液。 LH@j8YB5u
冷却系统的部分性能特性参数如下: #jxe%2'Ot
散热器性能参数为134000kj/h(散热性能),节温器阀门开启温度为(82±1.5)℃,节温器阀全开温度为95℃。阀门在95℃时的开启量为8.5mm或以上。所采用的高品质乙烯乙二醇防冻冷却液在未配备A/C时为7.0L、配备A/C时8.0L。气缸体排水塞采用的密封胶为干式密封胶,指定的密封胶为3M MOT LOCKING PART NO.417或同级品,冷却液旁通阀接头采用的是密封胶是半干式密封胶,指定的密封胶为MOTSUBISHI GENUINE PART NO.MD970389或同级品。 sn?]n~z
二、发动机冷机水的更换 rQaxr!
(1)拆下排水塞,排放发动机冷却液并拆下散热器盖。 u3o#{~E/#
(2)如图2-112所示,从气缸体上拆下气缸体排水塞,以排放发动机冷却液。 V,[d66H=N
? mhs$g>
图2-112 拆卸气缸体排水塞 E.U_W
(3)拆下副水箱以排放发动机冷却液。 B)QHM+[=F
(4)发动机冷却液排放时,从散热器盖加注清水以清洗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 =@)d5^<5F
(5)用规定的密封胶涂抹气缸体排水塞的螺纹部分,并锁紧到规定力矩(指定密封胶:3M NUT LOCKING PART NO.4171或同级品)。 s[Ur~Wvn
(6)锁紧散热器排水塞。 dXn%lJ
(7)安装副水箱。 k6Cn"2q <
(8)拆下空气排放塞并更换垫片。 S.|FL%;
(9)加注冷却液直到冷却液由放气螺栓部位溢出为止,然后锁紧放气螺栓。 [/RM=4Nh5
(10)缓缓注入发动机冷却液到散热器口直到液面上升至散热器颈部为止,同时也把副水箱加到FULL满线。建议采用高品质乙烯乙二醇防冻冷却液,其容量为7.0L/8.0L(配备A/C/未配备A/C)。 s0hBbL0DH
(11)确认已经锁紧散热器盖。 B8I4[@m>w\
(12)起动发动机并暖车直到节温器开启(用手指触摸散热器水管确认热水在流动)。 RD<75]**{
(13)节温器开启后,将发动机加速几次,然后将发动机熄火。 yy(A(}
(14)等发动机冷却下来后,注入发动机冷却液到副水箱直到液面到达“FULL”刻度为止。 PoD^`()FR{
三、冷却风扇的拆装 (B`sQw@tu
冷却风扇的拆卸步骤按图2-113序号所示顺序进行,冷却风扇的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在冷却风扇安装后应进行驱动皮带张力的调整。 N?23 m`3
6f]r Q9
图2-113 冷却风扇的拆卸步骤 4#Eul
1-护盖 2-A/C驱动皮带 3-动力方向盘驱动皮带 4-发电机驱动皮带 5-冷却风扇和风扇离合器 6-水泵皮带盘 7-风扇离合器 8-冷却风扇 :)P<jX-G
四、节温器的拆装 F 1}
在节温器拆卸前应排放发动机冷却液。节温器的拆卸步骤按图2-114序号所示顺序进行,节温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节温器后应补充发动机冷却液。 K/Jk[29"\
$,P\)</VR
图2-114 节温器的拆卸步骤 lJj&kVHb
1-散热器下水管总成 2-O型环 3-进水管 4-节温器 X X&K=<,Ja
1、节温器的安装要点 tGqQJT#mr7
(1)如图2-115所示,安装节温器时,漂动阀应朝上,注意不可翻转或刮伤橡皮环。不可在任何油污附着在橡皮环上,且嵌入时不可将橡皮环翻转或刮伤。 -3`Isv
b_l.QKk
图2-115 安装节温器 {NY]L==H
(2)如图2-116所示,将O型环装到散热器上水管总成的沟槽,然后涂抹冷却液到O型环上。注意不可涂抹机油或黄油到冷却液管O型环。冷却液管连接部位不可沾到任何砂、灰尘等。 -D;lS
6
rEg+i@~
图2-116 安装O型环 B6(h7~0(<
2、节温器的检查 Cv0&prt
(1)如图2-117所示,将节温器浸泡在水中,将水加热检查节温器阀门开启及全开的温度。阀门开启温度的标准值为82±1.5℃。 +_P8'e%Iy
bx;yHIRb
图2-117 检查节温器开启温度 2%`^(\y
(2)当节温器在阀门全开的温度时,如图2-118所示,检查阀门开启量是否达到标准值。阀门全开温度标准值为95℃;阀门开启量为8.5mm或以上。 r9+E'\
)!'Fa_$ e
图2-118 检查节温器阀门开启量 [q|?f?Zl
五、水泵的拆装 LvSP #$f
在水泵拆卸前应先排放发动机冷却液并拆卸水泵皮带。水泵拆卸步骤按图2-119序号所示顺序进行,水泵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水泵后,应安装水泵皮带并补充发动机冷却液。 = 4BLc
B
rez&3[
图2-119 水泵拆装步骤 kS@9c _3S
1-发电机托架 2-水泵总成 3-水泵垫片 4-O型环 g28S3 '2
水泵的安装要点如下: +Z 93`
1、O型环的安装 . 1{vpX
如图2-120所示,将O型环装到水管的沟槽上,然后涂抹冷却液到O型环上。注意不可涂抹机油或黄油到O型环。确保无砂子、脏物等在冷却液管连接部位。 oiTMP`Y
'-
nuH;r
图2-120 安装水泵O型环 NE=#5?6%g7
2、水泵总成的安装 ={mPg+Ei'
水泵总成的安装位置,如图2-121所示,使用表2-8中规定规格的螺栓安装水泵。 7=QC+XSO
Ch \ed|u
图2-121 安装水泵总成 R.2KYhp,
表2-8 规定规格的螺栓安装水泵 Y;> p)'z
编号 硬度等级(头部记号) 螺栓/mm YnO1Lf@
1 4T 8×14 &PQ{e8w
2 8×22
Uhx2 _
3 8×28 Ff#N|L'9_
4 7T 8×65 X8l1
xD
六、冷却液管的拆装 dBq,O%$oq
在冷却液管拆卸前应先排放发动机冷却液,拆卸节温器,拆卸排气岐管。 JK8@J9(#
1、冷却液管的拆卸 >93{=+
冷却液管的拆卸步骤按图2-122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iIEIGQx
kuud0VWJ
图2-122 冷却液管的拆卸步骤 ?&nz
1-冷却液旁通管 2-冷却液软管 3-暖气水管(配备A/C)/旁通管(未配备A/C) 4-冷却液管总成 5-节温器壳总成 6-节温器壳托架(未配备动力转向车型) 7-进水管 8-O型环 ]
G&\L~P
2、冷却液管的安装要点 daJ-H
如图2-123所示,安装O型环。将O型环装到水管的沟槽上,在后涂抹冷却液到O型环上。注意不可涂抹机油或黄油到O型环上。 RXvcy<
r~a}B.pj
图2-123 安装O型环 Dp'af4+%$
七、散热器的拆装 !aoO,P#j
在散热器拆卸前应先排放发动机冷却液并拆卸掉空气滤清器。 !LESRh?
1、散热器的拆卸 [)KfRk?};2
散热器的拆卸步骤按图2-124序号顺序进行。 !"">'}E1
,s<d"]<
图2-124 散热器的拆装步骤 ng\S
%nA&J
1-排水塞 2-散热器盖 3-溢流管 4-副水箱 5-散热器上水管 6-散热器下水管 7-散热器托架总成 8-护罩 9-散热器总成 10-散热器护罩总成 11-下衬垫 12-回水管 13-供水管 Ro69woU
在拆卸散热器上水管与散热器下水管时,应在散热器水管和管夹上做上对正记号后,再拆下散热器水管。 ""=V
t]
2、散热器的安装要点 V"z0]DP5~
(1)在安装散热器下水管及散热器上水管时,应先将水管装入各水管、散热器总成、水泵及出水管的固定凸缘处。 "@_f>3z
(2)对正散热器水管和管夹的对正记号,然后安装散热器水管。 a7ty&[\
(3)安装散热器后应安装空气滤清器并补充发动机冷却液。 o<;"+ @v
第七节 润滑系统的维修 rx<fjA%
一、润滑系的结构 3z#16*
4G63-MPI发动机润滑系统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标尺、机油压力表单元、机油液面传感器、机油压力开关、机油泵带轮等组成。 ?V+=uTCq
发动机工作时,曲轴的正时齿带带动机油泵带轮使机油泵工作,机油从油底壳经机油滤清器被吸入机油泵,加压后的机油被输送到机体主油道及机油滤清器。从油底壳来的机油中粗杂质的成分被机油滤网过滤后,进入主油道,分配到各个润滑工作面,执行润滑任务,一部分机油进入滤清器的滤芯进行细滤,去除机油中较细的杂质及胶质。虽然滤清器滤芯细密,过滤效果好,但是机油通过的能力差,阻力大,所以设计时要保证机油首先进入主油道来润滑工作面,降低发动机内部消耗。虽然通过滤芯的机油量不多,但不断地循环流动,仍然可以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润滑系统的结构可参看图2-110。 P<U{jkM\/
二、各部件的维修 My)/d]a
1、机油泵的维修 0YKG`W
检修或更换机油泵时,应先拆卸发动机的前盖,然后拆下机油泵带轮,取出机油泵,并将机油滤清器一同拆出。 nI-\HAX
机油泵解体时应依次从泵体上拆下油封、机油泵轴、驱动齿轮、从动齿轮,维修时应检查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其标准值为0.03~0.08mm。 cu|{cy-
2、油底壳的维修 "gYn$4|R7*
油底壳为贮藏机油的地方,由于油底壳位于车辆的最底部,汽车在行驶中常会发生碰撞使之产生变形、破损,以致机油泄漏,影响机油泵的工作,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 ^+I{*0{/[
拆卸油底壳时,应先将油底壳中的机油放出,再拆除固定螺栓,取下油底壳。清洗油底壳后,应检查是否有碰撞变形、裂痕及破损,同时还应清除缸体上的密封条残留物。安装油底壳时,用7N•m的力矩均匀地锁紧各个固定螺栓。应特别注意安装好油底壳与缸体之间的密封垫片,以免机油泄漏。
S'q (Qo
3、机油滤清器的更换 a=Pl3Uo
应定期检查更换机油滤清器。更换时,先放出机油,然后拆下滤心,清除旧滤心的密封残留物后,再用新机油在密封圈处涂抹,拧上机油滤清器,直到密封圈同气缸体紧密接触,然后再拧紧一圈。安装完毕,添加机油,起动发动机后,再检查密封处是否有漏油现象。 7xqTTN6h
三、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sz(:hm
1、机油压力压力异常 @p~f*b4H?
(1)故障现象 ~qekM>z
机油压力异常表现为发动机起动后,机油压力警告灯仍然闪亮;或当发动机转速达到2000r/min时,机油压力警告灯仍然继续闪亮。 YBF|0A{[Y
(2)故障原因 d|I?%LX0p
①油底壳中机油量不足或机油粘度过小。 LlbRr.wL
②机油泵工作不良。 ~IQ3B$4H&
③曲轴、凸轮轴轴承配合间隙过大。 }:SWgPfc
④机油集滤器堵塞。 9S<g2v
⑤机油压力开关失效。 "1I\~]]
(3)故障排除 }[FP"#
①用机油尺检查油底壳中机油量,并观察机油粘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必要时添加或更换机油。 MdKkj[#
②检查机油泵的工作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维修或更换机油泵。 }}s.0Q
③拆下油底壳检查机油集滤器是否有堵塞现象。 VC T~"T2R
④检查曲轴、凸轮轴与轴承的配合间隙是否过大,必要时维修。 I
7 B$X=
⑤拆下机油压力开关,检查开关是否损坏,必要时更换。 n97pxD_74
2、机油消耗异常 ipi^sCYp
(1)故障现象 ^|kqy<<X
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超过0.15L/100km;或发动机运转时,排气管有蓝烟排出。 :`X!no; {
(2)故障原因 8x /]H(J
①曲轴、凸轮轴的密封件、油封等漏油。 tX'2 $}
②气门导管的油封损坏,使机油进入气缸燃烧。 aFf(m-
③活塞环及气缸磨损过度,使机油窜入燃烧室。 i[V\RKH*F
(3)故障排除 Gw@]w;ed
①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密封垫片及油封有无漏油现象,若有漏油应更换。 =+
vl+h
②在发动机运转时,观察冒蓝烟的程度来判断排除。若有轻微冒蓝烟,首先从气门入手进行检查,故障即可排除;如果排出的蓝烟较多,且在加机油口处也有蓝烟冒出,表明活塞环或气缸磨损严重,并伴随有发动机功率下降,此时应对发动机解体修理。 =
6H
③拆下机油压力开关,安装油压表,检查机油压力。如果机油压力过高,应对油道进行清洗。 2Sb68hJIE
第八节 发动机电器的维修 8D:0Vhx\I
发电机电器主要由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等组成。其结构见图2-125所示。 :/XWk
%
Cc}3@Nf{/
图2-125 发动机电器结构 FT[of(g^
1-驱动皮带 2-冷却风扇 3-风扇离合器 4-水泵皮带轮 5-动力转向油泵皮带轮 6-发电机托架 7-发电机 8-曲轴皮带轮 9-高压线 10-火花塞高压线 11-火花塞(25N•m) 12-分电盘 13-点火线圈 14-正时齿带前上盖 15-分电盘托架 16-油封 17-凸轮轴正时齿带轮隔圈 kHz?vVE/l
一、充电系统 B+4WnR1%T
1、发电机技术特性参数 zT+ "Z(oz,
充电系统主要由发电机构成,东南富利卡汽车发电机技术特性参数见表2-9所示。 [Wn6d
:
表2-9 发电机技术特性参数 4vyJ<b
项目 技术特性参数 6F; |x
发电机型式 蓄电池电压检测式 .6A{
发电机输出功率V/A 12/60 Voo_
?
电压调整器 电子内置式 4IXa[xAm
2、发电机的拆装 \4n9m
(1)发电机在拆卸前应先拆卸底板与冷却风扇。 Xagz(tm/
(2)发电机的拆卸步骤按图2-126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N+B(4
:2-!bLo}
&
图2-126 发电机的拆卸步骤 +Ec@qP R&
1-A/C驱动皮带 2-动力方向盘驱动皮带 3-发电机驱动皮带 4-发电机 5-发电机托架总成 rNeSg=j
(3)发电机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发电机后应调整驱动皮带张力并安装冷却风扇和底板。 "U
iv[8B
二、起动系统 j/w*2+&v
1、起动机结构及技术性能参数 |gM@}!DL
4G63-MPI发动机的起动机的结构见图2-127所示,起动机的技术性能参数见表2-10所示。 yn KgNi
y<*/\]t9L[
图2-127 起动机的结构 ^HI}bS1+|
表2-10 起动机技术性能参数 s.KHm
L3
项目 M/T A/T @#KZ2^
起动机型式 直接驱动 行星齿轮减速驱动式 Uh8c!CA8:\
起动机额定输出kW/V 0.9/12 1.2/12 fKjUEMRK
起动机小齿轮齿数 8 8 Y76U htYH
2、起动机的无负载测试(A/T) Kzz]ZO*3
(1)将起动机放在有软垫的虎钳上,并按图2-128所示方式接上一个充满电的12V的蓄电池。 tNbZ{=I>
\c.MIDp"
图2-128 测试起动机 pa)2TL/@
(2)连接测试电流表(100V)、可变电阻、蓄电池正极及起动机。 Iurb?
(3)将电压表(15V)跨接到起动机正负极之间。 ,8^QV3
(4)将可变电阻调整至最高电阻的位置。将蓄电池负极端应与起动机壳体连接。 ub,GF?9
(6)调整可变电阻器,使电压表显示11V。 Nxd<#p
(7)确认最大的电流消耗量在标准值内,且起动机可以圆滑地自由转动。电流最大消耗量为90A。 y/(60H,{{
三、点火系统 ZP}NFh%,u
(一)概论 2#hfBJg@
4G63-MPI发动机点火系统由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功率晶体管、分电盘及火花塞等组成。电源由蓄电池供电。分电盘通过高压导线与火花塞相通,高压电经火花塞将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点燃。 ]XS[\qo
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的导通或切断。当点火线圈内的初级线圈电流突然切断时,则线圈内的次级线圈会产生高电压,而分电盘会将此高电压分配到各火花塞。高压电经火花塞将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点燃。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为1-3-4-2。 pX LXkF?
发动机控制单元可由位于分电盘内的曲轴角度传感器来检测曲轴位置,以提供发动机运转时所需的最佳点火时间。当发动机过冷时或在高海拔地区运转时,其点火正时会稍微提前,以获得最佳性能。 5xIOi(3`Q
图2-129所示发动机点火系统示意图,点火系统的技术特性参数见表2-11所示。 kX8Ey
FesUE_L2$
图2-129 发动机点火系统示意图 `Dp_c&9]
表2-11 点火系统技术性能参数
KnxK9
项目 规格 _<m yM2z
分电盘形式 无触点式 7AuzGA0y
点火提前机构 电子式 FQqk+P!
点火顺序 1-3-4-2 8/BWe
;4
点火线圈形式 单一模组线圈 (pT7m
火花塞 NGK BK5E-11 )Nnrsa
NIPPON DENSO K16P-U11 {jOV8SVL
CHAMPION C10YC4 HC(7,3
点火线圈 一次线圈电阻/Ω 0.7~0.9 6YF<GF{
二次线圈电阻/Ω 10~14kΩ @~C
C$Y$
分电盘盖润滑剂 多用途黄油SAE J310,NLGI NO.3 2g /0(c-Dv
(二)点火系统的检修调整 4MPR
1、点火线圈检查 ~*hCTqHvN
(1)检查初级线圈电阻。如图2-130所示,测量点火线圈(+)端子和(-)端子之间的电阻。初级线圈电阻标准值为0.7~0.9kΩ。 7=a=@D[
VYnB&3%DF
图2-130 测量点火线圈电阻 ccwz:7r
(2)检查次级线圈的电阻,测量在点火线圈高压端子和(+)端子之间的电阻。次级线圈电阻标准值为10~14kΩ。 *r|Zbxf(
2、功率晶体管的检查 p<c1$O*
功率晶体管的安装位置见图2-131所示。检查功率晶体管时,如图2-132所示,应使用指针式欧姆表检查,检查结果见表2-12。如有故障则须更换功率晶体管。 ='6@^6y
|8fdhqy_
图2-131 功率晶体管的位置 ]F #0to
g{JH5IZ~
图2-132 功率晶体管的检查 g
_)i)V
表2-12 功率晶体管端子检查 u?KG%
电压:1.5V 端子号码 :AyZe7:(D
1 2 3 ,&jjpeZP
电流流通时 B|S X?X
|2&|#K4k^
○ <@=w4\5j9
IeBb#Qedz
○ G)\6W#de4
电流未通过 K|-RAjE
注:——表示1.5V的电压;○——○表示导通 Mhg_z.Z
3、高压导线检查 !,>9?(
(1)如图2-133所示,测量所有火花塞高压导线的电阻,火花塞高压导线电阻的极限值最大为22kΩ。 xGymQ|y84
x$aFJCL
图2-133 测量火花塞高压导线的电阻
XvspE}~y
(2)检查绝缘盖和导线外表是否龟裂。 2s:$4]K D
4、使用示波器检查点火系统 wsLfp82
(1)检查点火线圈初级线圈的电压波型。测量方法如图2-131所示,拆下功率晶体管接头,连接专用工具(测试线束MB991348)到所有端子上。
@Iy&Qo
(2)如图2-134所示,连接示波器探针到功率晶体管接头3号端子。 i'bUX=JK
78W
&
图2-134 电压波形检查 lP:ll])p2
(3)将探针搭铁端搭铁。 RIO4`,
(4)用脉波感测器夹住高压导线,脉波感测器所夹气缸的波型会显示在荧幕的左边。 C`0;
四、分电盘和点火线圈的拆装 p7pJ90~E
注意在分电盘和点火线圈拆卸前应先进行发动机调整。 /.u0rxoRP}
1、分电盘和点火线圈拆卸 NJ;D Qv
分电器和点火线圈的拆见如图2-135所示,先拆下空气流量传感器接头,正时齿带上盖、高压导线、火花塞及点火线圈接头,再拆下分电盘总成和点火线圈。 0;kp`hB
; SS/bS|
图2-135 分电盘和点火线圈的拆卸步骤 J\BTrN 7
1-空气流量传感器接头 2-正时齿带上盖 3-高压导线和高压线 4-火花塞 7-点火线圈接头 8-分电盘总成 9-点火线圈 .^fVm
2、分电盘和点火线圈的安装要点 Gd:TM]rJ
(1)安装分电盘总成时要在图2-136所示位置涂抹2g黄油。 w&v
Z$n-|
-A?6)ggf.
图2-136 涂抹黄油 }=dUASL
(2)顺时针转动凸轮轴以对准正时记号。如图2-137所示,在凸轮轴正时齿带轮的正时记号对正气缸盖上的正时记号时,就是第一缸压缩上死点位置。 Z%Kkh2-uh
{Dc{e5K
图2-137 正时记号 ftr8~*]O
(3)如图2-138所示,对正分电盘外壳和连接部位的记号。 wM-I*<L>
lYF~CNvE
图2-138 对正分电盘外壳和连接部位的记号 )S8 fFV
(4)对正分电盘固定螺栓和分电盘固定凸缘后,再安装分电盘到发动机上。 WZ A8D0[
四、曲轴前油封的拆装 q-3e^-S*
在曲轴前油封拆卸前,应拆卸正时齿带。安装曲轴前油封后应安装正时齿带。曲轴前油封的拆卸按图2-53序号所示步骤进行。 L'@@ewA
ImG7E
w
图2-53 曲轴前油封的拆卸 iiWm>yy
1-曲轴正时齿带轮 2-凸缘 3-曲轴正时齿带轮B 4-曲轴前油封 a^>e|Eq|
(一)曲轴前油封的拆卸要点 "~nUwW|=1
拆卸曲轴前油封前应将曲轴正时齿带轮拆下,曲轴正时齿轮拆卸的要点如下: c)q'" r
(1)如图2-54所示,用专用工具将曲轴正时齿带轮固定螺栓固定。 L_(Y[!
3zsjL=ta
图2-54 拆卸曲轴正时齿带轮 'ngx\Lr
(2)将曲轴正时齿带轮固定螺栓松开,拆下曲轴正时齿带轮。 I>n2# -8
(二)曲轴前油封的安装要点 Q2
jl61d_9
1、安装曲轴前油封 snti*e4"V
(1)涂抹发动机机油到曲轴前油封唇部的整个外围及专用工具MD99828外围。 >X0c:p
Pu
(2)如图2-55所示,将曲轴前油封压入,直到与前盖齐平为止。 Y&y5^nG
8^)K|+_'m
图2-55 安装曲轴前油封 XJ9l,:c,
2、安装曲轴正时齿带轮B/凸缘/曲轴正时齿带轮 L7 f'
(1)安装曲轴正时齿带轮B、凸缘、曲轴正时齿带轮到图2-56所示的位置。 G>H',iOI
XkJzt
图2-56 安装曲轴正时齿带轮B/凸轮/曲轴正时齿带轮 E%E3h1Ua
(2)用专用工具将曲轴正时齿带轮固定螺栓固定。 _'lrI23I
(3)将曲轴正时齿带轮螺栓锁紧到规定的力矩。曲轴正时齿带轮螺栓的拧紧力矩为108~127N•m。 MxXu&.|_
五、曲轴后油封的拆装 (|PxR#{l<
拆卸曲轴后油封前应拆卸变速器总成,同样在安装曲轴后油封后应安装变速器总成。曲轴后油封的拆卸与安装步骤参见图2-57所示进行。对于手动变速器(M/T)车型,依次拆卸离合器盖和离合器片(图中未画出)、飞轮螺栓1、飞轮2、曲轴后油封7;对于自动变速器(A/T)车型,依次拆卸驱动板螺栓3、连接板4、驱动板5、曲轴连接器6和曲轴后油封7。 K 8gd?88
lF\oEMd*
图2-57 曲轴后油封的拆装 Z5 uetS^
1-飞轮螺栓 2-飞轮 3-驱动板螺栓 4-连接板 5-驱动板 6-曲轴连接器 7-曲轴后油封 *:q3<\y{
第四节 配气机构的维修 vMiZ:*iaj@
4G63-MPI发动机配气机构由气门组件和传动机构组成。气门组件包括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及气门座等,凸轮轴、摇臂,正时齿带轮等装置构成传动机构,同时配以进、排气歧管为气体通道来完成配气机构的工作循环。 a{7>7%[
4G63-MPI发动机设有进、排气门各8个,摇臂采用滚轮形式。 +zQ
a"Ep*
一、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的拆装 wuCiO;w
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拆卸前与安装后,应先分别进行冷却风扇和分电盘的拆装。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的拆卸步骤按图2-58所示序号进行,安装按照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sr+*
q6W
"d60IM#N?
图2-58 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的拆装 HV-c
DL
1-点火线圈 2-曲轴皮带轮 3-正时齿带上盖总成 4-分电盘托架总成 5-正时齿带下盖总成(拆下后应进行正时齿带张力调整) 6-正时齿带 7-自动张紧器(拆下后应进行正时齿带B张力调整) 8-正时齿带B张紧器 9-正时齿带B /E F0~iy
(一)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的拆卸要点
n4;
1、正时齿带的拆卸 D#}t)$"
(1)如图2-59所示,顺时针转动凸轮轴(右转)使正时记号位于第一缸上死点位置。注意不可逆时针方向转动曲轴。 npC:SrI%
+XV7W=
图2-59 正时记号 \*x'7c/qg
1-曲轴正时皮带轮 2-自动张紧器 PkM]jbLe8
(2)如图2-60所示,将专用工具插入正时齿带盖总成后方的橡皮塞孔内,并缓缓地转动专用工具,直到不能平顺地转动为止。此项作业可使专用工具未端接触到张紧器臂,使自动张紧器停止移动。 M N-j$-y}
6gr?#D -F
图2-60 拆卸正时齿带 _P].Z8
(3)拆下正时齿带。注意如果正时齿带还要再使用,则须按图2-61中箭头所示方向顺时针转动凸轮轴。 |$^a"Yd`9
7Be\^%
图2-61 按箭头方向顺时针转动凸轮轴 6}/m~m
(4)按正时齿带转动的方向作好记号以便安装。注意皮带、正时齿带沾水或沾油均会缩短寿命,所以拆下的皮带、正时齿带轮轮及张紧器必须远离水份及油份。这些零件不可清洗。如污损严重时,则必须更换。如果每一零件上均沾有水或油时,则必须检查前盖油封、凸轮轴油封及水泵是否泄漏。 y+aL5$x6
(5)拆下专用工具。 vyhxS .[9
2、机油泵皮带轮的拆卸(装有平衡轴的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