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zLL
_}j6Pw'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Bw<$fT` 车产生漂移的原理
KfSbm?
m[w~h\FS
归咎到底就是一种: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便会产生漂移。
yg
%T{hyzH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P!/:yWd 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jG^OF5. 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g
1q%b%8T 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
vFGVz 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
GnW_^$Fs 实际上1,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iLkP@OYgQ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
J+8T Ie 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V s1Z$HS` 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q/yL={H?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
{QTnVS't 0 漂移初状态的简单操作:
pe$l'ur 产生漂移的方法有:
_]whHS+ 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
Ma,2_oq+ 2. 转弯中拉手刹
^%?*u;uU% 3. 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
[Cx'a7KWL 4. 转弯中猛踩刹车
B8Cic\2 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G'5
p /: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
78}QaE 1,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
H6Mqy}4W 注意1和2,3和4分开,
X0\2q D 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
|\?mX=a.y 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驾驶的师傅就叫我打方向盘不要太快哦);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x)Y?kVw21" 有人提到多种漂移方式,实际上都在上面五种之内。
:bh#,]' 甩尾中的控制:
Zj+S"`P 如果是用手刹产生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后,就应该放开手刹了。
"!V-@F$@N 漂移的中途的任务就是要调整车身姿势。因为路面凹凸、路线弯曲程度、汽车的过弯特性等因素是会经常变化的。所以车手经常要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离合器(不推荐),以让汽车按照车手所希望的路线行驶。
lOp7rW]$ 先说明一点原理:要让车轮滑动距离长,就应尽量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要让车轮少滑动,就应尽量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说过,一个是让车轮太快或太慢地转动,一个是减小车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