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3715阅读
  • 8回复

为何国外没有“断裂门”?也谈车身断裂事故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http://www.xincheping.com/Carbarn/Diary/9139.htm hS<lUG!9UJ  
<Lz/J-w  
5Q $6~\  
X8l|^ [2F  
PH6!T/2[  
HN7C+e4U~  
ZA1u  
几天前看到一则发生在温哥华,令人遗憾的交通事故:1月26日凌晨00:30,一辆奥迪A4在温哥华市区失控发生侧滑并撞上了路边灯柱,车身拦腰断开解体,乘坐副驾驶位的26岁女子当场死亡,男性驾驶者受轻伤。有目击者指死伤者均为亚裔。警方发言人Randy Fincham称,意外在午夜过后的12时半发生,肇事车辆沿Cambie街南行,驶过W 33rd Ave。进入一段左弯时,在McGuigan Ave路口处失控冲出路面,撞上路边灯柱。该路段限速50km/h,初步调查显示意外涉及超速驾驶。 *3A`7usU  
e<.O'!=7Y  
图1:发生在1月26日的一起严重事故:一辆奥迪A4在温哥华市区失控发生侧滑并撞上了路边灯柱,车身拦腰断开解体 ggQBQ/ L  
图2:事故发生路段一年内发生两起奥迪车型断裂事故,该路段有红绿灯管控,市区道路,限速50km/h。 7B Nu.5*y  
\H6[6*JuB  
无独有偶,去年4月还有一辆奥迪A7在同一路段发生车身断裂事故。如果这两起车祸发生在国内可能现在已经被炒作为“奥迪XX门”了,会有各路网友质疑车身结构的安全性,各种专家出来表示“市区道路出现车身断裂的事故相当罕见”,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调查报告,然后再被质疑一番有没有黑箱操作。但是在过去的一周里,关于这起事故的话题在加拿大媒体上再没有被提起过,没有各种对产品质量的质疑,也没有专家点评,更没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舆论监督。我想对于恶性事故车身断裂的“见怪不怪”也许正是国外没有“断裂门”的原因 qhIO7h  
我以前在留言里说过,我曾经在五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Che168网站上,可惜这篇文章仅上线不到半天时间就被上海通用的公关给拿下了,后来虽被发表,但是已经被摘掉相当一部分内容。时过境迁,如今被摘掉的涉事车型已经停产,相信上海通用的公关应该没这个精力来干涉新车评的车库文章,因此全文转载如下: 希望大家看后能够对车身结构有新的认识,也能做到见怪不怪。更重要的是,能从中有所警示,切勿被天花乱坠的安全性宣传放松了对车速的敬畏。 _7k6hVQ  
2)W~7GED  
从别克林荫大道车身断裂事故中应该看到什么? FlqE!6[[  
2008年3月23日杭州发生的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又一次的引起了网友的争论。一辆别克林荫大道轿车在侧面碰撞一根未完工的道路指引杆后发生断裂解体,造成车上两名乘员遇难。这不禁让人们想起2005年同样在杭州市发生的本田雅阁断裂事故,从现场照片上看,别克林荫大道的车祸现场与当年本田雅阁断裂情况非常类似,车身被整齐的拉断成两截。如果说可以把当年雅阁“婚礼门”事故归类为日系车不安全的铁证的话,此次林荫大道“断裂门”则说明了什么呢? ?)2&L Vrf  
图3:杭州发生的别克林荫大道断裂事件引起网友争论,是否林荫大道存在质量问题呢? <O]TM-h  
-9(9LU2  
图4:别克林荫大道的车祸现场与当年本田雅阁断裂情况非常近似,车身和车顶被整齐的拉断成两截 OZ'=Xtbn  
N>+s8L.?  
事件回顾:国内日德美系车型三起“断裂门” !bPsJbIo>  
BkH- d z  
事件一:2005年1月 本田雅阁断裂事故2005年1月在杭州市发生的本田雅阁断裂事故:一辆2004款本田雅阁轿车在高速公路中为避让突然冲出的黄狗,驾驶员在车速约110km/h时急打方向盘,造成车辆侧滑。事故车的左前轮先与道路中央的绿化隔离带的水泥护板相撞并弹起,随后右前轮也与道路中央的绿化隔离带的水泥护板相撞并弹起,紧跟着左、右前轮越过绿化隔离带,整个车身横过来几乎与原行驶方向成直角,继续向前侧滑约10米后,以83.4km/h速度(注:事故报告中推算的碰撞速度)侧撞向隔离墙,即车右后门位置与隔离墙端面猛烈碰撞,车体断成两截。 sy ]k  
j/oM^IY  
图5:一辆2004款本田雅阁轿车在高速公路中为避让突然冲出的黄狗,驾驶员在车速约110km/h时急打方向盘,造成车辆侧滑。侧撞向隔离墙,即车右后门位置与隔离墙端面猛烈碰撞,车体断成两截。 d~G, *  
sULCYiT|Hn  
图6:人们对于被撕裂的底板与车顶表示不解“雅阁为什么能被撕裂?”,甚至还有专家也附和称“非常罕见” e%Sw (=a  
从事故现场上看,本田雅阁的发动机舱几乎完好说明绿化隔离带的水泥护板并没有对车身前部造成太大损伤。驾驶员急打方向的本能反应使行驶方向发生改变,并且失控,即从直线行驶进入侧滑状态,最终与宽度为30厘米的隔离墙发生碰撞,造成车辆解体。 jHU5>Gt-}  
事件二:2007年6月 奥迪A6断裂事故 4 8}\  
2007年6月5日,哈尔滨市香坊区发生交通事故。一辆奥迪A6轿车在高速行驶中与对向行驶的面包车相撞。奥迪A6随后刮倒了路边的两棵小树,最终撞到路标杆。猛烈的撞击导致奥迪轿车拦腰断裂,车体完全分离。奥迪A6解体后前半车身置于道路沟沿上,而后半部分车身置于慢车道上,两者相距五米。 75^U<Hz-3{  
3eg)O34  
图7:奥迪A6断裂事故中,事故车与路标杆相撞并且造成车体完全分离 [myIcLp^aP  
)6t=Bel  
图8:与“婚礼门”中的雅阁一样,奥迪A6的车顶与底板也被整齐的拉开,解体后的状态也非常相近。 %mO.ur>21  
从奥迪A6的发动机舱变形上看,与对向行驶的面包车相撞并没有对车身造成太大的损伤。可以推想在事故发生时,奥迪A6驾驶员本能的改变了原有的方向造成车辆侧滑,并且失控,最终与路标杆发生碰撞导致解体。 TTfU(w%&P  
事件三:2008年3月别克林荫大道断裂事故 Y\e8oIYu7  
2008年3月23日,杭州紫荆花北路上发生恶性事故:一辆超速行驶的别克林荫大道轿车与在右前方行驶的萨博9-5轿车发生碰擦后,直接冲向右侧人行道,先后撞断路边一个消防栓和小树后,最终撞上一个未完工的道路指引系统立杆,断成两截。 _'.YC<;  
^p2 _p9  
图9:别克林荫大道断裂事故中,事故车在解体前与萨博有擦挂并且与路边小树和消防栓发生撞击,但是都没有对车身正面造成明显变形 >X$I:M<L  
R oY"Haa  
图10:真正造成解体的撞击是车辆失控自旋时与直径为40里面的道路指引杆发生的侧面柱碰撞导致 WNa#X]*E)  
从事故现场的照片上看,事故车林荫大道的发动机舱在经历与萨博的擦挂和小树与消防栓的撞击后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不过右前保险横梁有较大的凹陷,相信应该是与消防栓撞击后产生的形变。真正造成解体的撞击是车辆失控自旋时与直径为40厘米的道路指引杆发生的侧面柱碰撞导致的。 XVRtfo  
@0qDhv s  
共同点总结: 1oVjx_I5y  
在回顾了三起断裂事故后,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个案中找到惊人的共同点: ;xl_9Ht/  
1.事故发生前,三款事故车都以高速(时速大于100km/h)直线行驶 KDW=x4*p  
2.三款事故车无一例外的都是车长超过4.7米,车重超过1.5吨的三厢轿车 |:{H4  
3.发生事故前,驾驶员都本能的急打方向盘改变原本的行驶方向 OlJkyL8|  
4.事故发生时,发生一定的正面碰撞但并不严重 *?Pbk+}%  
5.车身解体前,三款事故车都以较高的车速与截面积较小的物体发生侧面碰撞 zs_^m1t1s  
Gf|qc>j.b  
而从事故车现场图片上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少共同点: fjh0Z i45  
1.三款事故车车体从中部发生断裂,并且车顶被完全撕开 O [81nlhS0  
2.三款事故车车身底板有明显的整齐断裂痕迹(并未锯齿状) xzRs ;AXOp  
为什么近似的事故情景发生在来自日本,德国和美国汽车制造商的中高级轿车上时会产生如此近似的事故现场呢?是雅阁,奥迪A6和别克林荫大道都不安全,还是这就是汽车车身的极限呢? qU1^ K  
MZ8jL,a^  
理性分析:是谁拉断了汽车的腰部? ~4Gs\U:!Q  
[;Q8xvVZ'  
首先要指出的是,如上三起“断裂门”事故都不是简单的侧面碰撞事故,而是情况特殊的侧面柱碰撞事故。侧面柱碰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碰撞,它的碰撞形态与一般的侧面碰撞相比差异较大:在碰撞发生瞬间,车体不仅产生侧向平动(即人们常常说的侧滑),同时还会产生旋转运动。而碰撞接触面相对于车身重心产生的力矩是导致事故车辆往往在碰撞后还会继续旋转的根本原因。 .=VtMi$n  
86^xq#+Uw  
图11:以雅阁断裂事故为例,事故发生前驾驶员在车速约110km/h时急打方向盘,造成车辆侧滑 Y}bJN%M  
xb!h?F&  
图12:在碰撞发生瞬间,车体依然随着惯性做侧向平动,根据事故报告的估算碰撞前侧向速度为83km/h x9#>0 4s  
1Ftl1uf  
图13:在碰撞发生时,车体不仅产生侧向平动,同时还产生旋转运动。断裂后的车体发生旋转分离,碰撞接触面相对于车身重心产生的力矩是导致事故车辆在碰撞后还会继续旋转的根本原因。 ^|6%~jkD5  
}b+tD3+  
PS:由于有公式不利于网页排版,故以截图形式上传。 WV5gH*uUa  
有人会产生疑惑:车身旋转能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吗?如果大家还能记起石器时代人类为了捕获猎物发明的“飞石索”的功能便会很好理解了。我们知道,猎人使用飞石索捕获野鹿时往往都会瞄准野鹿的后腿。当石球接触到野鹿后腿时,石球便迅速地在野鹿两条后腿上绕圈子,将它们紧紧地缠绕起来,野鹿也会顿时摔倒在地。同理,如果我们将石球想象成汽车沉重的发动机舱(即车身前半段),而野鹿的后腿想象为柱状碰撞物时,那么“飞石索”中柔软的绳子便可以想象成汽车的中段车身了。“飞石索”具有一定延展性的绳子在缠绕时自然不会轻易断裂,但是如果强迫一个并不是柔性的刚性物体去缠绕那么只有一个后果——那便是发生变形直至断裂。 v7O&9a;  
t_ &FK A  
图14:“飞石索”的石球可以在接触到野鹿后,迅速地在野鹿两条后腿上绕圈,将它们紧紧地缠绕起来。图为源自“飞石索”原理的兵器流星锤。 or/Y"\-!  
2}1(j  
图15:车体与柱状碰撞物的接触面积也是重要因素。如果作用力保持不变的话,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铁轨下垫枕木也就是这个道理 [zIX&fPk$  
另外,不要忽略另一个重要因素:车体与柱状碰撞物的接触面积。如果作用力保持不变的话,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图钉有针尖,铁轨下垫枕木也就是这个道理。毫无疑问,碰撞柱状物普遍都不大的接触面积无疑增加了作用在车身上的压强,坚硬并又苗条的碰撞柱状物的效果在事故发生时就如同一把钢刀将车体切开一个豁口,为强大的旋转力矩轻易掰断车身奠定了基础。 =(K;z9OR  
K&<bn 22  
CspY+%3$  
图16:别克林荫大道断裂事故过程图,事故车先与萨博9-5轿车发生碰擦后,先后撞断路边一个消防栓和小树后,最终撞上道路指引杆断成两截。 oOBN  
'h%)@q)J)  
图17:坚硬并又苗条的道路指引杆的效果在事故发生时就如同一把钢刀将车体切开一个豁口,为强大的旋转力矩轻易掰断车身奠定了基础 #q9jFW8  
[img]http://www.xincheping.com/UploadFile/Carbarnlog/20130205/13600161287570.jpg[/img] P-ys$=  
图18:是谁拉断了汽车的腰部?其实正是高速行驶的汽车本身。 1&ZG6#16q  
现在应该很好的回答前面的问题了,“是谁拉断了汽车的腰部?”。其实正是高速行驶的汽车本身。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这样的关系:如果车辆越重,侧滑速度越快,旋转半径越大(也可以粗略的理解成车身越长),碰撞柱状物面积越小,车辆在发生侧柱面碰撞时就会越容易发生解体断裂事故。 /P<RYA~  
p )etl5  
总结:面对车身断裂如何看待? yP :>vFd7  
记得在2005年雅阁断裂事故时,有所谓专家称“车身断裂非常罕见”,其实这位专家不免有些孤陋寡闻了。诚然在普通的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事故中,车身断裂非常罕见,但是遇到侧柱面碰撞事故情况,车身断裂便屡见不鲜了。在国外著名事故网站Wreckedexotics.com的车祸事故纪录中,因为遭遇侧柱面碰撞而导致车身断裂的车型比比皆是。 wz+  
[img]http://www.xincheping.com/UploadFile/Carbarnlog/20130205/13600164838396.jpg[/img]图19:事实上在遭遇侧柱面碰撞事故中,车身断裂的情况屡见不鲜。图为奥迪RS4旅行款在侧面撞击一棵树之后的场景,同样是侧面撞击树造成断裂解体的奥迪A8,侧柱面碰撞事故中断裂解体的法拉利Enzo,右图则是侧面撞击路灯杆的宝马5系。 bqJL@!T  
$2A%y14  
国外研究机构曾对交通事故种类分析后得到“车辆与柱状物发生侧面碰撞而导致乘员重度伤害的比例较高”的结论。虽然欧洲﹑美国等地区和国家早已将侧面碰撞的事故形态列入NCAP碰撞测试当中,但这种测试还更多的模拟车与车之间的侧面碰撞,而针对汽车与柱状物的侧碰要求还涉及较少。例如在Euro NCAP 的碰撞测试中,只有配置有侧面头部安全气囊的车型才须选做进行侧柱面碰撞测试,而测试速度也仅为29km/h而已。而本文提及的三起事故当中,发生侧柱面碰撞前的车速却都远远高出29km/h。 oJ ,t]e*q=  
[img]http://www.xincheping.com/UploadFile/Carbarnlog/20130205/13600195102582.jpg[/img]图20:欧洲和美国的NCAP组织针对柱状物和条状物碰撞对车身安全的影响做过研究,但是最终确定下来的测试速度仅为29km/h K||9m+  
F8$.K*tT  
我国也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大国,越来越多的家庭接触到了汽车。但是汽车安全的普及却存在很大的脱节。缺乏NCAP组织,汽车制造商和专业媒体的正确引导使得人们对汽车本身的机械极限和驾驶安全意识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当人们面对触目惊心的断裂车祸时,很难与平时对车身安全的想象挂上钩,因此便会发出对汽车产品品质的质疑。但是经过理性思考后,我们便会发现多起断裂车祸中的共性并加深对汽车机械极限的理解。 <%#M&9d)E  
[img]http://www.xincheping.com/UploadFile/Carbarnlog/20130205/13600170009740.jpg[/img] " |[w.`  
[img]http://www.xincheping.com/UploadFile/Carbarnlog/20130205/1360019550300.jpg[/img]图21:汽车厂商越来越多的在广告中宣传安全性是如何卓越,但是不要忘了这种安全性是在一定车速范围内的.甚至很多碰撞测试,设置碰撞车速的前提也是在不超速的正常行驶中遭遇碰撞事故的情境,因此在超速行驶时不要忘记对速度的敬畏。  Iz*'  
v]& )+0  
惨不忍睹的断裂事故车和逝者用生命的警示不断的告诉人们错误的危险处理方法所带来的危害和安全驾驶意识的重要性。作为事故旁观者的我们更应该从这些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因此当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 “速度”,“动能”和“车身旋转”这几个文章提到的关键词更应该时时被想起。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2-05
网友评论 ]81t~t9LQ  
c+BD37S  
初四 2013-02-05 15:33:00 34楼 引用 -RLY.@'d-M  
轿车就象豹子一样“铜头铁尾麻杆腰”,无论是什么车,都怕侧面撞击,如果人品不好,撞到树,必然是车毁人亡。在婚礼门之前,国外还有一起A4的事故,也是侧滑撞到树林里,车身被撕成碎片了,铁皮就象废纸一样缠在树上。比文章里提到的事故更惨烈些。 hSN{jl{L`  
我之前也说过多次,在高速上,普通驾驶员遇到障碍物的第一反映是直线刹车,如果刹不住,并且有绝对的把握,才可以打方向避让,避让成功,皆大欢喜,避让不成功,以车身侧面撞击,基本就是车毁人亡。 ~vbyX  
kmzhp 2013-02-05 15:22:00 ★33楼 引用 }O + a  
好文章,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摆事实、讲道理。 bo-AM]  
西瓜1.6 2013-02-05 14:39:00 ★★32楼 引用 im&Nkk4n@  
这里面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其实不难,用高中物理里的那些东西就可以差不多都可以解释清楚了。 M*-]<!))7  
那样的撞法,没有车能经得起的。 3sK^ (  
elfensin 2013-02-05 14:28:00 ★31楼 引用 UrmnHc>}c  
以下是引用bithover在 第21楼 2013-02-05 11:56:00发表 !"LFeqI$lr  
兲朝最搞笑的就是不在少数的人热衷于钣金厚度、ESP、气囊,却在买车时候不忘配几个安全带卡扣。 O9P4r*prA  
+1 GO UO  
买车不忘提,最看重的就是安全。然后看下来的内饰照片,安全带卡扣赫然引入眼帘。 8K9RA<  
这是可笑还是可悲呢。 |)OC1=As  
matrixbeta 2013-02-05 13:39:00 30楼 引用 uBw[|,yn2*  
好文章 I2gSgv%  
新车评网友 2013-02-05 13:19:00 29楼 引用 Rl'xEtaN  
在国内,人们不知道该信什么,该怀疑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状的? Bk B9u&s^  
新车评网友 2013-02-05 13:19:00 28楼 引用 |!J_3*6$>*  
写的相当好!这种文章真心值得广大车友去读一下 yMOYTN@]  
elefent 2013-02-05 13:07:00 ★★27楼 引用 F# o{/u?T  
上海汽车强大的公关营销能力。。。这类影响品牌形象的文章是必须拿下的。。。厂家也不想费力去解释角度和速度的问题,在这里很多人都是怜悯的看着你,觉得解释就是掩饰,这比直接公关网站拿下文章的花费还大效果还差。。。 iHWt;]  
elefent 2013-02-05 12:57:00 ★★★★★26楼 引用 s%?<:9  
在我们这里看到车祸图片不是先看速度和方向的,先看生产厂家,日系还是非日系,进口还是国产。看完这个看牌照,是本地牌照还是外地牌照,如果很不巧是外地牌照的日本车,那很有可能看到类似活该这样比较刺眼的评论。 lb]k"L%KU7  
UL" <V  
如果一个小家庭准备考虑买车,第一个上的很有可能就是xx之家论坛,顶多去几次本地4s店听js吹上一番,经过两个礼拜的脑补之后,俨然就是一个汽车导购专家了,已经可以给身边的人分析各系车型的安全差异了,虽然不知道NCAP和IIHS又或者NHTSA做的测试有什么不同,这个不重要,人家测试的进口车,而C-NCAP的结果又全都是买的,车子的安全性能最后还是要经过脑补后靠直觉选的,你哪怕稍稍考虑过日系车,你就是穷屌丝+卖国贼,我恨不得要和你划清界限。 2aQ}| `  
UOI Z8Po  
本田断裂门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使得本田甚至日系车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眼里就是偷工减料和不安全的代名词,但是这些人对德系车却又非常狂容,比如某年春节逍客撞高速围栏被撕裂之后被骂的体无完肤,可是之后有一辆宝马也被劈开了可是很多人就愿意相信是速度和角度的问题。 !?)iP  
子曾经曰 2013-02-05 12:27:00 ★25楼 引用 0M>%1 *  
控制速度是王道。要根据面临的环境,确定合适的速度。 6d/b*,4[  
Carzone 2013-02-05 12:12:00 ★24楼 引用 RwwX;I"o%  
以下是引用打字小工在 第20楼 2013-02-05 11:48:00发表 <`m.Vbvm"  
说句题外话,这些都是试图做紧急避让后失控的后果。我还是那个观点,大部分没受过专业训练的驾驶员,上车系好安全带,踩死刹车,正面撞上去,就算你120公里/小时,只要有2秒的时间速度就可以降到碰撞测试速度。买车的时候记得买正面碰撞成绩5星的车,保证了你在测试速度下基本没有重伤的机率。如果你紧急避让,那么或许你侥幸逃过,但万一刹车没踩实或者速度太快或者方向太猛,则你的生命更危险。 JGD{cr[S  
好像有一期的Fifthgear也是这个观点。 P-`^I`r  
Carzone 2013-02-05 12:10:00 ★★23楼 引用 LDvF)Eg  
以下是引用bithover在 第21楼 2013-02-05 11:56:00发表 UmgLH Cz  
兲朝最搞笑的就是不在少数的人热衷于钣金厚度、ESP、气囊,却在买车时候不忘配几个安全带卡扣。 (Fgt#H(B  
的确,很多人市区不系安全带,甚至根本不系安全。最开头说的奥迪A4事故,驾驶位的男性乘员之所以只是轻伤,已经不是车所能提供的保护,而是安全带把他捆着座椅上,副驾驶位的乘员的悲剧无法避免,因为与灯柱接触的正是这一面。 V!U[N.&$  
Carzone 2013-02-05 12:05:00 ★★★22楼 引用 49zp@a  
以下是引用aimar112982在 第13楼 2013-02-05 11:17:00发表 3z#;0n}  
这么来看,在新一波的车身构架改革中,新雅阁、天籁强调重点加强车顶和车身构架的曲展                                                               强度是很有必要的,小面积侧面撞击和25%碰撞测试看来还是有很大程度的差异性。 ,/ : )FV  
*Sf^()5C,  
看了很多的相关的安全性报告,我的感觉就是如果开车万一遇到障碍物等紧急情况,最好的办法似乎就是踩死刹车,尽量来个100%的正碰是最好的,车商们在这一块下的功夫还是最足的,所以我特别想知道,这个思路是否合理,合理的话,我觉得在ABS启动的时候来个方向盘锁止程序会不会更好? D?'y)](  
呵呵,这又太极端了吧,汽车还是要有一定的机动性才叫汽车啊。 @6!JW(,]\  
遇到紧急情况是主动避险,还是最大化制动后迎面相撞,应该由驾驶者做出判断,然后执行。 &F}+U#H  
如果把连避让的功能都给锁止了,估计这家公司光诉讼都能赔倒闭了。 gsp 7N  
pQY>  
其实文中很多例子,都是超速引发的失控,进而发生侧滑撞击到柱状物(路灯,交通标示牌柱),根源其实在超速。 MGz F+ln^U  
市区路况速度快了比高速还凶险。 v`BG1&/|  
bithover 2013-02-05 11:56:00 ★21楼 引用 \q|PHl  
兲朝最搞笑的就是不在少数的人热衷于钣金厚度、ESP、气囊,却在买车时候不忘配几个安全带卡扣。 1cBhcYv"  
打字小工 2013-02-05 11:48:00 ★★★20楼 引用 }@%ahRGx%9  
说句题外话,这些都是试图做紧急避让后失控的后果。我还是那个观点,大部分没受过专业训练的驾驶员,上车系好安全带,踩死刹车,正面撞上去,就算你120公里/小时,只要有2秒的时间速度就可以降到碰撞测试速度。买车的时候记得买正面碰撞成绩5星的车,保证了你在测试速度下基本没有重伤的机率。如果你紧急避让,那么或许你侥幸逃过,但万一刹车没踩实或者速度太快或者方向太猛,则你的生命更危险。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禁止发言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2-05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2-05
安全的学问,必须时时学天天学 0O[l?e4,8{  
多学一分,保命的几率就多一分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2-05
    
级别: 禁止发言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2-06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级别: 宝石长老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2-06
幸好是奥迪,要是日本车,又要被大骂。
级别: 禁止发言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2-06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