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6206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y37c&XYq  

g0Ff$-#7  
n90DS/Yx  
!XqU'xxC  
Rh :|ij>B  

1$#1  

xS+!/pBf"Y  

AaLbJYuKd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Vj[hT~{f  

<8ih >s(C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1T}jK^"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fj30gw7\5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D adV  

X!6$<8+1OV  

q| UO]V  

/m4Y87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U?ZWDr"*`w  

Fzt7@VNxc  

rxj#  

Ua4P@#cU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S]A[eUF~  

m_FTg)_=  

[^XD @  

1#8~@CQ ::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AP8J28I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BqdGU-Q  

sDu&9+  

2P{! n#"  

^ ,[gO#hgz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L9pFz</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w2K>k/v{-  

KnK\X>:  

_G%kEt_4  

gNh4c{Al9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Ul:M=8nE%  

\Zn~y--Z  

z>spRl,dr  

1( ]{tF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D*)"?L G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a.SxMF  

Oa7jLz'i  

ngH_p>  

A)u,Hvn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Yh%.#\i%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0uf)6(f  

0o-KjX?kP  

+umVl  

\v[?4 [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uO;_T/^u  

HCTjFW>C  

*%wfR7G[B  

z}:|is)?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1hn4YcHb  

qvH7otA  

%@jL? u  

>5Rcj(-&l  

请参看图(1-6)

#=G[ ~m\  

vT#$`M<  

-\b$5oa(  

dU7+rc2,CU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t]$9  

\"]vSx >  

%_rdO(   

8i H'cX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T6gugDQ~.  

y\=(;]S'  

8<,b5  

wv.FL$f[@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W/z\j/Rgc  

r"yA=d'c  

Gp=X1 F  

{`Ekv/XWa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BvyS,p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V~`e9[rl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s>E u[ uA  

3L24|-GxH  

QJFx/zU  

iE}jilU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Zmf\A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L2>UA<@mZ  

Y7R"~IA$  

hx$-d}W{  

 "m3:HS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yEUFK  

ABEC{3fWpu  

$DW3H1iW  

{ 'Hi_b3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_lb ^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K|];fd U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FCQoz"M  

:w(J=0Lt  

q#v.-013r  

c a_N76o!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t*<vc]D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NB}Bc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NUH;GMj,,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5YC56,X  

eN/s W!:P|  

F Paj p  

8S]Mf*~S'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WcH^bAY6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S#.Pw%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IE_@:]K}Ja  

T{)!>)  

nn=JM7e\9  

0I#<-9&d-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ZzlC#`  
] !A;-m  

q6ikJ8E8b  

QB.7n&u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u+&xX7  
"a g_   

-hzza1DP  

KR tu@;?  

5\S7Va;W  
@QG1\W'  

fYy.>m+P1  

8~E)gV+v  

v{n}%akc  

(Fzh1#  

=zeLs0s;  

三、点火线圈能量

sLdUrD%  

IXvz&4VD  

KHecc/,,S  

`JWYPsWk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5m.KtnT)  

有两种点火方式:

N=Uc=I7C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n=G>y7b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r%y;8$/-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bZhj3.  

/$FXg;h9$  

Yg=E@F   

).0V%}>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ID* /u|X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RH!SW2o<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HA$Y1}  

^g9}f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pPoH5CzcK  

8|w-XR  

~NxEc8Y  

`"B^{o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N*f^Z#B]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Jsv  

%bXsGPB  

 \dTQQ  

q`[K3p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waCboK'  

8R}K?+]  

#Qd' + M  

EZib1g&:R/  

四、 探讨结论

7Ms90oE/c  

.GCR!V  

Au5rR>W  

YH\j @ ^n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Sj-[%D*  

JsQ6l%9  

-9o{vmB{  

NK/4OAt%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 j*Qo/x d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Ko[Xb-8^_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WTV"L5*2  
|~e?,[-2`r  

lLiQ;@  

VKuAO$s$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4 I@p%g&  
H3O@9YU  

T>d.#  

X?Pl<l&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uzU{z;  

B6M+mx"G  

H Sz" tN  

\vbk#G hH  

@F5f"8!.\  

3=.Y,ENM;  

0D&>Gyc*0  

五、本人浅见 #2p#VQh  
0~WF{_0|  

vp)Vb^K>  

v syWm.E   

a$11PBi[9  

r`'y?Bra;  

Zl/< w(f_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9/o vKpY  
Os%n{_#8  

V&]DzjT/  

`fXyWrz-k  

3VnQnd E  

x3ERCqTR  

BElJB&I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9~rUkHD  
U'UQ|%5f  

&0TVi  

b?4/#&z]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AuF]VT  
&|%6|u9  

PN~@  

/sR%]q |L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Bb&^ {7  
PqNFyQkl  

O_$dI*RK  

j9qREf9)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o sbHs$C  
@RD+xYm  

|( (zTf  

QH4wUU3X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vv6$>SU  
fnz y5+9"  

ir> ]r<Zl  

/  YiQ\  

my^ak*N  

^%bBW6eZ  

a<Uqyilm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3{J.xWB@:  

3 ]}'TA`v  

|9s wZ[  

60PYCqWc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qJMp1DC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h!;MBn`8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YMzp8Da(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0YgFjd 5  
^$ g],PAY  

?kG#qt]Q5  

C$Hl`>?$  

DRFuvU+e  

f 7QUZb\  

&s}@7htE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A5a+[  

UEYM;$_@4o  

'V9aB5O&  

jvQ+u L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l \n:"*To  

:yFCp@&  

v6Wf7)d/1  

@!NHeH=pR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T `q R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i}g7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V?y (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A8Y~^wn  

k5 l~  

FM];+d0  

,_O[; L  

XwMC/]lK<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XF 6= xD  

\=~Ap#Mpc4  

8:bNFgJD  
gMbvHlT  

TH-^tw  

Kk, ->q<1  

%tMfOW  

M_e! s}F  
bIH2cJ  
[`&cA#C9Y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cKdy)T%;  
 qqLmjDv  
Y?R;Y:u3Z  
YLJH? =2@  
0+m"eGwTm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BCsW03sQ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nFy`  

NBUM* Z  
z'fGHiX7.0  
0($MN]oZa  
Q :=s99  
gy9!T(z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0E3:X^  
 &`@Jy|N\  
Pq_Il9  
 vb70~k  
c}{e,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