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JH*I
tccw0
G`;YB
aLo^f=S
7O.?I#
76
Q<c{$o
$~;h}I
u4KP;_,m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ahUc;S:v#
[dIlt"2fV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INF}~DN]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n1Fp$9%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ADN!(B_
48g`i
PlC8&$
@mm~i~~KA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cwjieM
b6ui&Y8z
tJ9-8ZT*
P> [,,w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Yoob]P
0;SRmj@W
|]+PDc%
K3-Cuku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_t.Ub: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Eq6.
s)10
8G?OZ47k#
4$MV]ldUI
i f !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s]Qo'q2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8 GW0w
lCiRvh1K
O2N~&<^
) 8 %lZ{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Uj twOv|pF
@H61^K<
&{ZTtK&JF
b{a\j%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gzEcdDD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Esdw^MGL2
A 1B_EX.
Zb$P`~(%
>r.W \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F.-:4m(Z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9-n3j}
G#j~8`3X
remRmY?
E<\\/Q%w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k(M(]y_
t"P:}ps{?
=3EjD;2
!o\e/HGc!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n$NF0^l
3sp-0tUE
F
|aLF{
e xkPu-[W
请参看图(1-6)
[Y.=bfV!
:6]qr 86
$hMD6<e
X4{<{D`0t8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ZCViZWo
pb)kN%
e<*qaUI
iy_Y!wZ{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a7RGT3]m
o-7{\%+M
rq4g~e!S
{59
>U~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grmmE]/
Sx'oa$J
2HmK['(
:?\29j#*V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slPr^)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f?tU5EX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4;J.$
d.~ns4bt9
|Jd8ul:&e
g]L8Jli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HN NeH;L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Z72%Bv
2( GYk
],!}|
WNjG/U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F7C+uGTs
^"lEa-g&
B)DuikV.D
_
j'm2BAO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PS!or!m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i
oBc}]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g 6?y{(1
XCyb[(4
;5T}@4m|r
0Q#}: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s.y1Vg~C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l9sQ-1Q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RiI5.$=Z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9Q#%E!*
kf |J
=@hCc
,I]]52+?4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n!Y}D:6c6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W
b KhE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55Mtjqfp
x[+bLlb
4TiHh
Df(+@L5!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9;udBfwF
2)QZYgfh
3&+nV1
oMoco tQ;$
100mj与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vCOtED*<
6X4r2Vq
l?L s=J*
\+x#aN\
@,LU!#y(
~Qf\DTM&
_p^Wc.[~M
*uKYrs [
'+c@U~d*7
xmfZ5nVL
64^l/D(
三、点火线圈能量
|;I"Oc.w^R
?=HoU3
}C$D-fH8sW
Pj5:=d8z(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dp`4N 有两种点火方式:
vtc%MG1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sb0|3&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 (O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5+ 39=(
=!/T4Oo
i;:}{G<
\JP9lJ3<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J`#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8k4v#wH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q{!ft9|K\d
#6#%y~N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CH6;jo]
<V|\yH9
?VyiR40-Cx
{=+'3p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时(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Zfb
M|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z-<D;
OK
\9 `
e8k|%m<Sp
Rvy
Cc!d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Fh}GJE
|)[&V3+|
^$y`Q
@-9
N({-&A.N
四、 探讨结论
S"@@BQ#mf
9jllW[`2F
8]WcW/1r !
W 2A!BaH%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H:o=gP60]
X&!($*/
9dp1NjOtAc
o1[[!~8e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O*c<m,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5PE}3he: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N|$yK}|
|q
Pu*vR
Xl
E0oN~{
54oJMW9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Q|G|5X
{"db1Gbfg
f,ql8q(|J
:N'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Hro)m"
OK2\2&G
tZ:f
OM
\!k\%j9
:^]FpUY
<lWBhrz
%@%~<U)W
五、本人浅见
VGOdJ|2]Wr
_ sBFs.o
FOqD
sA+( |cEh
M'$?Jp#]}
ae]
hCWK
J8hH#7WMS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9V]bk
](^BQc
q=uJ^N
ZbLN:g}
#6qLu
Lw #vHNf6
'Lv>!s 7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TDduh&
yW)X
asn
h$eVhN&Vv
&WGG
kn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F5br%
p&~= rp`E
BE]PM
n I
P,@ :?6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xEfz AJ5&
}L1-2
(3>Z NTm
k}yUD 0
Y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VqOSo
]ctlK'.
x[,HK{U|t
XCGJ~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1Qi5t?{
] Fx9!S
p nS{W
\Q
wt;7+
=Fq"lq %
,k*g`OTW
b~khb!]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m]Tb<u
o ]UG*2
1wX0x.4d
!"w1Pv,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DYS|"tSk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X +E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q9
GSUkb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9|Z25_sS
=yn|.%b
}Wxu =b
"xS?#^a
`mU'{
n:c)R8X]
$<jI<vD+: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2+Rb7
V
`$|!h-"
9)={p9FZY
lxTW1kr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j>s>i
gD0O7KO
*7<5 G{
ON~jt[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 7)%J+5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l@vau pg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qQC<oR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BG!;9Z{u
y&T(^EA;
Kr $R "
gIv :<EJ9
v#u]cmI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VB n
K%9PIqK?4
cF{5[?wS
~?&;nTwHe
!f\,xa|M
lC&U9=7W
w J
FEua
7eb^^a?
0/?V _
WP-?C<I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