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vd=F
hn.fX:}
35T7g65;
j!dklQh0
%h rR'*nG
^M"g5+q
_U %B1s3y
_19k@a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CvZiW[_r
BLRrHaX0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GC~::m~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5HB4B <2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Y\rKw!u_!
?lTQjw{
bY`k`3v
yVW )DQ4?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u+ -}|
i#
QI}r
l{kum2DT
h]I ^%7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s? 9Hnqa
0ZTT^2R
%A%^;3@
TF2'-"2Y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bDUekjR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l]C#bL>i
n3y`='D
ZMEU4?F
z>lIZ}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TAB'oLNp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qf
T71o(
`:.a5
>npTUOGL=n
U0=: `G2l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
v1.+
`y>BbJqy
Y0yu,
5(thDZ !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MU4BAN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U,\5jj'Y
Gzp*Vr
b'I@TLE')
nchpD@'t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5+hj!6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7q:;3;"9
IR?nH`V
\9~Q+~@{G
PP/#Z~.M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2IP<6l8N
I0;gTpt9
"Y"`'U=v
[#AI! -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zZb]8\E
,>nf/c0.
Cd_H<8__
q6o}2<T@
请参看图(1-6)
z)R\WFBW
Y
+EwBg)co
" "CNw-^t
l5U ^
lc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K48QkZ_gY
OuB[[L
*#B"%;Ln
"I3&a1*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Kxsj_^&|i
0Pg@%>yb~
iBqIV
uF]+i^+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6R|<u=:
uszMzO~
+4Lj}8,
m{sch`bP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G3t
4$3|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7q: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Uxg$p qO
Sf0[^"7
%;9+`U
:j2_Jn4UP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v+Q#O[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q}["Nww-
hD/bO
[J+K4o8L<A
W3K"5E0ck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M
T#9x>
vVLR9"rHM
c e=6EYl
3g2t{%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ZVIBmx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bJB:]vs$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wDOE(>
:f/ p5c
{8B\-LUR
M $~h(3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G0(c@FBK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quKD\hL$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NqwVsVL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Qrt8O7&('
`Eu(r]:W
G^(&B30V
j0%0yb{-^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23f[i<4e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5j{@2]i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Y/[zfI2
gFT~\3jp=
LO]6Xd
"
^Q=y^fx1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Mn>P!
A$~xG(
d>, V
8rwYNb.P
100mj与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Ku;m
%f(S'<DhC
fpvvV(
Z
BX
wE$
s'e
3J
%V%}mD
.^i<xY
H]s4% 9T
8xgJSk
6xHi\L
lEHwZ<je
三、点火线圈能量
(SF1y/g@=
"jR]MZ
E-fr}R}
*Qkc[XHqy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CPviR<ms_ 有两种点火方式:
m"d/b~q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DBs DkkB{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O#eZ<hNV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86qI
izZ=d5+K
r8/l P}(F
1wj:aD?g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t%u"dP"T~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L1{GL #qV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Td[
eV^d6T$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 LW9
Q#I"_G&{
3981ie
qU2~fNY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时(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g6@Fp7T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oF9
-&
_It ,%<3
H gTUy[(
}kw/W#)J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u` oq(?|
uOa26kE4
8G5Da|\
`ptj?6N-
四、 探讨结论
h" H2z1$
VCtH%v#S;.
K|DWu8
%*#n d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tOAT;g}q
lY*[tmz)
k1VT /u
b,KcBQ.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jpu,jz: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Mkq( T[)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G~8tA%v
GA`PY-Vs)
Bvt@X
E\m5%bK\B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8>/Q1(q0
bxK(9.
$;G{Pyp
L}#0I+Ml7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x{}z ;yG
*=Z26
bU 63X={
PZ8U6K'
v;y0jD#b
P];JKE%
i`%
.
五、本人浅见
cTZ)"^z!
yt.c5>B^
'\p;y7N
_[E \=
|i)lh_iN
< tQc_
Jirct,k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pcRW44K
7Dl%UG]
:VFTVmr
,I39&;Iq
\1{_lynD
YE_6OLW
[)k2=67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gQ,4xTX
5 Af?Yxv
MKe *f%
qm~Kw!kV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VJGwd`qo*A
T<_+3kw
e-1;dX HL
5X#i65_-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V,`!rJ
U;^CU!a
ee4KMS
/F
\>Z]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3tJ=d'U
}Rf}NWU)|
\}]=?}(
ox i
a}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V5!C$QV
~x+:44*
"R\\\I7u
~,`\D7Z3
=`7)X\i@z
Fm[?@Z&wP
[jtj~]&mO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RDw<PWp
3K'o&>}L
smLDm
5)zh@aJ@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9[C0e S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yW=hnV{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
]HJa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bF2b..XOu
n~cm?"
{'bkU9+
DMpd(ws
kF~e3A7C
,+evP=(cX
7}85o
J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2>v5p
m(]
IxI
bUL9*{>G
``Rb-.Fq,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f
d5~'2
#1R
%7*$i
h65j,v6B
YZ@-0_Z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9_{!nQC.g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 /'s&
D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i8t^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hLRQ)
}^muAr
I?QKd@
KVuv%?
jKzjTn9{E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Ot?rsr
F<$&G'% H
Oe$C5KA>LW
7P
99`xY$
FX{Sb"
F
J)la9
CGQ`i
#<{sP0v*
jVr: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