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5916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n=yFw\w'  

K}wUM^  
+:^tp pg  
O-mP{  
h"q`gj  

\f%jN1z  

!R4`ihi1  

LiiQ;x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mVW:]|!s  

B EN=/ v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05.^MU?^U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t|%wVj?_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i(k8+i K  

5O%Q*\(  

esIE i!d  

PV<=wc^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0&mOu #l  

*NHBwXg+  

DK;p6_tT  

uLX5khQ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HAjB  

Ysbd4 rN  

D1]%2:  

erTb9`N4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2r;^OWwr?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ZfalB  

Cw;&{jY  

Y68`B"3  

W"9iFj X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6w{^S~rqo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U,/NygB~  

u&l2s&i  

lD2>`s 5  

HCQv"i}-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S w#Ez-X  

DLyHC=%{+h  

5:|5NX[.b  

y5a^xRDw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i%2/kdi0b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E\m?0]W|  

::H jpM  

4vqu(w8 L  

T82=R@7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38'H-]8q"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Aw.f!  

>LLzG  

aPb!-o{  

n&V(c&C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a }{u$<  

~ g,QwaA[  

vaU7tJ:  

tO0+~Wm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3_>1j  

'GyPl  

EpfmH `  

q  ha1b$  

请参看图(1-6)

7y\g~?5N  

w-$w  

895 7$g  

s>\g03=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dO,05?q|  

2hJ3m+N^  

{Ch"zuPX  

7 afA'.=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r/sRXM:3cZ  

F>kn:I"X)  

#'Y6UGJ\n  

YZ:'8<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m *bKy;'8  

^@LhUs>3  

@uM3iO7&  

u388Wj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WP@JrnxO\`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r&}l4c,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6PQJgki  

B )1<`nJA  

SN[L4}{  

\%-E"[!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e$ XY\{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nI`f_sp  

`FzYvd"N  

N"Qg\PS_  

eK Z@ FEZ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P"(z jG9-  

7|&e[@B  

,?l~rc  

,Bisu:v6FW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HAJ\9*w)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5L8&/EN9-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V,f2W 4  

l^\(ss0~  

!xu9+{-  

&)n_]R#)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MQVE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s?$d&h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rL_C}YBj-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CJ.BHu]  

fKHE;A*>%  

L?5f+@0.  

nXA\|c0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cXnKCzSxZq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e>}}:Ud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bFS>)  

& fC!(Oy  

}n_p$g[Nj/  

{66sB{P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2&'|Eqk  
fKC3-zm  

v~3B:k:?l  

O%g $9-?F0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iv`O /T  
p4IZ   

r`)L ~/  

@(P=Eh  

1qV@qz  
zlR?,h-[3  

XqM3<~$  

d #jK=:eK  

9&RFO$WH  

? eV4 SH  

4 Jx"A\5*G  

三、点火线圈能量

Pz$R(TV  

.5  

tDAhyy73  

n("0%@ov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W(Q %1!Wi  

有两种点火方式:

[|l?2j\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Qqlup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QD%L0;j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GJ@psG*  

~s5SZK*  

 =kuMWaD  

/bVoErf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LEtG|3Dx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Cid ;z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j{Q9{}<e  

~ (jKz}'~U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 JQp'e  

=D<PV Go9  

$cU!m(SILQ  

4J/}]Dr5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U!*M*s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7@/[9Gf`:  

FE (ev 9@  

fPR1f~r  

WrxP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8<pzb}xK  

93("oBd[s(  

bLij7K 2H  

lT(WD}OS  

四、 探讨结论

,Ys %:>?  

]HKQDc'  

3oGt3 F{gZ  

[w> $QR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W4m3Lq  

/7a BDc-v  

Ttu2skcv  

#o=y? (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l Q'I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V@B__`y7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Vr)<\h  
9 8j>1 "8  

)jU)_To  

{HL3<2=o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VKf3&|<A  
jov:]Bic  

PH?#)l D  

u}!@ ,/)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K$M^gh0  

kGd<5vCs  

cx}Q2S  

H"C[&r  

`2`\]X_A{  

{X*^s5{;H  

E[O<S B I  

五、本人浅见 +8v9flh  
{ .*y  

+3a?` Z  

*]h`KxuO  

8scc%t7  

h(qQsxIOhS  

Pz~q%J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fi=?n{e'  
/yK"t< p  

Ar`\ N1a  

"^"'uO$  

+ (=I8s/  

dJE`9$jN  

q\_DJ)qpn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cQvd(kug  
>F|qb*Tm7  

~d&'Lp[3  

D xe-XKNc.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6e!09P&  
"9)1K!tH  

}P05eI  

OJnPP>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6lB{Ao?|  
YR$tPe  

jldcvW  

"B_5Y&pM`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YyX^lL_  
ThT.iD[  

o$qFa9|Ec?  

j3V"d3)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ej??j<]  
/fcwz5~  

f|HgLFx  

B1AF4}~5  

@rDv (W  

[E&"9%K  

U*#E aL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n ;fTx  

doUqUak  

U8@*I>vA  

CMB$RLf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pxet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8c' -eT"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C)dYAq3,8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2:0Y'\nn  
;'+cT.cmH  

U~c;W@T  

t9l7 % +y  

^!tI+F{n{  

m @ ?e <$  

jXR+>=_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g&wQ^  

+3CMfYsr8  

K(2s%  

~O6=dR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ZtDpCl_  

VbjW$?  

Qw:j2g2H7  

=RA6p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d K-r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LHp s2,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o9/P/PZ\X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m ]\L1&  

<C&UD j  

!o`al` q'  

DU;]Q:r{  

`aCcTs7~]p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Ngg (<ZN  

-`rz[";n  

k+_pj k  
*r[PZ{D+  

q4Q1Ib-<2  

{5:y,=Y  

:+; U W \  

.X TBy/(0  
t*~V] wZ  
& 82Z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uei4   
Y2IMHN tH  
O^PN{u  
qyAnq%B}  
puLgc$?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bHSoQ \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iIr %P?  

-y&>&D  
PL\4\dXB  
gY-}!9kW]  
V,tYqhQ3  
F*B^#AZg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c7mIwMhl~  
w(O/mUDX  
C zKU;~D=B  
RF/I*5  
gPO,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