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6011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W\s ]qsLS  

~[|&)}q  
;-p1z% u  
IXb]\ )  
_DPWp,k<~  

~!( (?8"  

:^7P. lhK  

0zrgK;9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c&}\#;  

~{GbuoH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2aQR#lcv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0=N,y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ZAe'lgS  

MA}~bfB  

JmMB=} <  

PE!/n6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H)$_d \uj  

E[$"~|7|$  

fyt ODsb>  

G3.*fSY$.<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8ln{!,j;  

g 2LY~  

12i<b  

1^ijKn@6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dfA2G<Uc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zv-9z  

Ueu~803~  

}Ip1|Gj  

m;JB=MZ=m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qU5(M_&L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6VtN4c .Q  

/?1^&a  

e!ql8wbp  

%R<xe.X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k#-%u,t  

!8YA1 o  

]!uId#OH  

B h&dV%'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mioKO )?v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T2`uYotf  

+.gj/uy*  

rM? J40&.  

U\!9dhx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AK9HPxP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2.\"Q  

'Hs*  

"rfBYl`  

( uG; Q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C$QR 8  

 A; *<  

e,Y<$kPV  

)4.-6F7U?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wh2E$b(-  

[7g-M/jvY  

g}uSIv^  

wO`G_!W9  

请参看图(1-6)

 Y(2Z<d  

K[ S>EITr  

V@TA~'$|  

C8)Paop$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L~by`q N_  

oIIi_yc  

Fm6]mz%~u#  

' &K' 0qG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3pL4 Zhf  

f;l}Z|dok6  

2bw.mp&v1  

pm i[M)D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2Aggv>*  

T<y fpUzX  

n%~r^ C_  

1 un!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0X yPG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AH/ED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X "HVK+  

ZR{YpLFQ  

X1V~.k vt)  

C!^;%VQ}d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mFd|JbW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N7;kWQH  

'Q.5` o  

`+UBl\j  

T @n};,SQ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B? XK;*])  

\GGyz{i  

SJsbuLxR  

LvL2[xh%&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bj?= \u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v'8? --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df&.!7_R`  

S{,|Fa^PPO  

ciFqj3JS  

kX+98?h-C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4`") aM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x|!?u5F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h67{qY[J[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L$y~\1-  

kO$n0y5e  

^dE[ ;  

Z'Pe%}3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Z< Sca7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0Ng?U+6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dDD5OnWmJ  

lNl.lI\t)y  

96J]g*o(uU  

{2q0Ko<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KH"2q  
;Bj&9DZd  

-.ZP<,?@F  

w/rJj*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s15AyKz5  
q(^iT~}  

jK*d  

!<=zFy[J.9  

HB5-B XBU  
&Y=~j?~Xm  

/Z^a, %1  

*|\bS "  

n)q8y0if  

qF bj~ec  

M]{~T7n-  

三、点火线圈能量

]m 3cm  

L1!~T+%uQ  

?C fQwY#N  

!6X6_ +}M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b3>zdS]Q  

有两种点火方式:

g9 ^\Q Yh!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1QA/ !2E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4+Die X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q['D?)sy  

U3B&3K} ~  

X:`=\D  

8g{Mv#b%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kb ~ s, @p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Kk=>"?&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l8+1{ 6xP  

l#ct;KZ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t\GHQ$$?  

&?@U_e mLi  

s;Zi   

`tHF}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4|j Pr J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O6 2} F  

X*)DpbWd  

(r.y   

y?*Y=,"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I<&) P#"  

.Jc<Gg  

QyEoWKu;  

K3J,f2Cn$  

四、 探讨结论

tNDv[IF  

lMb&F[KJ7  

o;{BI Q1  

43BqNQ0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N9BfjT}  

:$&v4IW  

g,}_&+q:.M  

4OFv#$[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P~s u]+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cwN&XBY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w@pJ49  
"RgP!  

-ijzo%&qA  

e4|a^lS;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Pm%5c\ef  
kvuRT`/  

$STGH  

1L+hI=\O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GF9[|). T  

("ix!\1K@  

,mvFeo;@f  

Z:,\FB_U  

w5s&Ws  

!Sy9v  

n#WOIweInf  

五、本人浅见 #')] ~Xa  
+JD^5J,-NJ  

GO][`zZJ]  

uSC I  

/h&>tYVio  

wLQM]$O  

!{oP'8Ax$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L^30>?l  
Tq >?.bq9  

V6 ,59  

!Lj+&D|z  

=zW.~(c{  

%@jv\J  

-3c ?Yaf"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wz YZ5=Di  
A_@#V)D2  

` oYrW0Vm  

-q\1Tlc]3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  _E<?  
BfIGw  

Rg,pC.7;  

$+)SW {7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VID ;l;4  
OW\r }  

/\hybx'  

@-Tt<pl'L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014/IB  
'/%]B@!  

Jw3VWc ]]  

;c p*]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M3 MB{cA2  
<@:RS$" i  

O2xbHn4  

xER-TT #S  

u~rPqBT{d3  

,FIG5-e,}  

i/{dD"HwM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Ak:  

{K N7Y"AI  

!k<k]^Z\  

>u\'k +=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_1jbNQa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bZ#KfR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NxzAlu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L<G6)'5W  
#^_7i)=~  

?IDkDv!na~  

@sRb1+nn  

V.!z9AQ  

1 y7$"N8Xo  

i, /Q.XL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qXQ7Jg9  

T>s3s5Y  

\py \rI   

-V)DKf"f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Cz&7qf"  

' R!pc  

PE~u mY]  

RpAqnDX)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mIK-a{?G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L9|55z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r\OunGUP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Tz$ona  

/6=IL  

#%4XZ3j#j;  

\dm5Em/  

)8cb @N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e^LjB/<Th  

\aN*x  

 )>=!</@  
( < e q[(  

Ke;eI+P[  

bess b>=  

4J1_rMfh  

WfXwI  'y  
ICEyz| C  
>V>`}TI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Sr aZxuPg>  
N*-tBz  
YvU%OO-+,  
C Bkoky 9&  
'$tCAS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b4:{PD~Mh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0.m-}  

AP z"k?D0  
erv94acq  
byP<!p*  
22y SMtxn  
J:'_S `J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sE pI)9  
K oJ=0jM#  
}Kp!,  
]vvYPRV76  
vI{aF-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